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syndrome,VKH综合征)和Behcet病以双眼全葡萄膜炎为特征的眼部疾病,是中国人群中最重要的两种葡萄膜炎。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kocyte antigen,HLA)基因已经被证明同Behcet病和VKH综合征的发病具有紧密的联系。近期的研究表明,一些非HLA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易感基因,同时也是VKH综合征和Behcet病的易感基因。我研究组也通过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易感基因在VKH综合征及Behcet病患者进行检测,而发现多个同VKH综合征、Behcet病相关的易感基因。肿瘤坏死子α蛋白3相关蛋白(TNFα-induced protein3interacting with protein1,TNIP1)基因是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的易感基因,本研究旨在对TNIP1的基因多态性同中国汉族VKH综合征和Behcet病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为对TNIP1的基因多态性同中国汉族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和Behcet病的遗传易感性进行研究。方法:本研究根据文献报道共选TNIP1的7个基因多态性位点进行研究,分别为rs17728338, rs7708392, rs10036748, rs3762999, rs999556,rs4958881和rs3792783。初步纳入656名Behcet病、961名VKH综合征患者及1534名健康人纳入本研究。研究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随机从患者和健康人中选择377个Behcet病及374个VKH综合征患者及480个健康对照来初步查找可能的同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和Behcet病相关的TNIP1的基因多态性位点。研究第二阶段,在剩余的279个Behcet病患者和587个VKH综合征患者及1054个健康对照对第一阶段发现的可能的基因多态性位点改变进行验证性检测研究。对研究样本进行基因型的分析采用限制性内切酶的聚合酶链反应和直接测序的方法,对基因型结果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分析,并使用Bonferroni法进行矫正。所得p值使用Bonferroni法进行矫正,P值<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同时计算优势率(Odds ratios,ORs)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结果:第一阶段,对TNIP1的7个基因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在Behcet病和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分别进行分析,所有7个位点的多态性在患者及健康组基因型频率附哈迪-温伯格平衡(P>0.05)。7个基因的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在Behcet病患者及正常对照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而rs17728338位点的基因型AG型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同健康对照之间的基因型AG型相比基因型频率减少,而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c=0.038OR=1.934,95%CI=1.438~2.601)。第二阶段,我们仅对研究对象中剩余的587个VKH综合征患者和1054个健康对照之间rs17728338的多态性进行验证性研究,而未发现同Behcet病相关的基因多态性位点,故终止检测。rs17728338位点AG基因型频率在VKH综合征患者中显著降低(Pc=0.038)。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结果联合统计,发现rs17728338的AG基因型频率在VKH综合征和健康对照之间仍具有统计学差异(Pc=1.83×10-4, OR=1.934,95%CI=1.438~2.601).。结论:TNIP1的基因多态性改变同中国汉族人群VHK综合征的易感性相关,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可能为VKH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而AG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为VKH综合征的保护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