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宫颈神经内分泌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研究其临床特点、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自2010年01月至2016年10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妇幼保健院经病理确诊为宫颈神经内分泌癌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18例患者中位年龄为45岁(32~63岁);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2009年临床分期:Ⅰb1期11例,Ⅰb2期3例,Ⅱa1期2例,Ⅱa2期1例,Ⅱb期1例;病灶直径:6例宫颈病灶直径<2cm,12例≥2cm;病理类型: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9例,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非典型类癌2例,混合型癌6例;治疗:18例患者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广泛性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其中7例经腹手术,11例行腹腔镜手术,7例行新辅助化疗,13例行术后辅助化疗,5例接收术后辅助放疗;浸润转移:18例患者中11例患者出现宫颈深间质浸润(>宫颈1/2),11例出现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8例出现淋巴结转移。比较并分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预后的影响因素及生存分析。结果:(1)18例宫颈神经内分泌癌占同期宫颈恶性肿瘤的1.37%。(2)18例患者中,14例出现阴道流血,2例出现持续性阴道流液,2例无任何症状。(3)18例患者出现宫颈深间质(>宫颈1/2)者占61%(11/18),出现淋巴脉管间隙浸润 LVSI(lymph-vascular space invasion)者占 61%(11/18),出现淋巴结转移者占50%(9/18)。(4)11例患者≤Ⅰb1期,其中出现宫颈深间质(>宫颈1/2)者占45%(5/11),出现淋巴脉管间隙浸LVSI(lymph-vascular space invasion)者占54%(6/11),出现淋巴结转移者占27%(3/11)。7例患者≥Ib2期,其中出现宫颈深间质(>宫颈1/2)者占85%(6/7),出现LVSI(+)者占71%(5/7),出现淋巴结转移者占42%(3/7)。(5)6例患者病灶直径<2cm,其中出现宫颈深间质(>宫颈1/2)占33%(2/6),出现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占67%(4/6),无淋巴结转移。12例患者≥2cm,其中出现宫颈深间质(>宫颈1/2)者占75%(9/12),出现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者占58%(7/12),出现淋巴结转移者占66%(8/12)。(6)18例患者中,11例患者临床分期≤Ⅰb1期,7例患者≥Ⅰb2期,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分析两者的预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7)6例患者病灶直径<2cm,12例病灶直径≥2cm,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病灶大小影响患者的预后(P<0.05)。(8)18例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26个月,2年累计无进展生存率为50.0%;中位总生存时间(OS)28个月,2年累计生存率59.0%。(9)临床分期多Ⅰb2期组较临床分期≤Ⅰb1期组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及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缩短,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病灶直径≥2cm组较病灶直径<2cm组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缩短,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NECC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需靠宫颈活检。(2)NECC罕见,恶性程度高,易发生淋巴结转移、LVSI及宫颈深间质浸润,预后差。(3)各期NECC患者均推荐联合治疗。(4)FIGO临床分期、病灶直径大小是影响NECC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