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磁共振肝脏三维容积快速动态增强扫描技术(LAVA)、扩散加权成像(DWI)及两种技术联合应用在肝脏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2年3月我院64例(共92个病灶)肝脏占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资料,所有病灶均经手术、穿刺活检或临床资料等综合诊断并随诊观察而确诊。病变包括肝癌17例(19个病灶),肝脏转移瘤10例(24个病灶),肝血管瘤19例(23个病灶),肝囊肿18例(26个病灶)。应用美国GE公司Signa HDxt1.5T双梯度超导磁共振仪,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平扫、LAVA多期动态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b值分别为0和500s/mm2),分析各种病灶在不同序列的信号特点。T1WI、T2WI、LAVA检查病变为甲法,T1WI、T2WI、DWI检查病变为乙法,甲法和乙法联合检查病变为丙法,对比分析三种方法在病灶检出及定性诊断的价值。在ADW4.4后处理工作站测量所有病灶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种病灶间ADC值差异是否具有显著性。结果:本研究中14个(14/19,73.7%)肝细胞癌病灶呈典型的“快进快出”式强化,19个(19/24,79.2%)转移瘤病灶呈边缘环形强化,18个(18/23,78.3%)血管瘤病灶呈典型“填充式”强化,26个肝囊肿(26/26,100%)病灶动态增强各期均无强化。测得的平均ADC值分别为肝囊肿(3.25±0.19)×10-3mm2/s、血管瘤(2.19±0.78)×10-3mm2/s、转移瘤(1.21±0.33)×10-3mm2/s、肝癌(1.31±0.30)×10-3mm2/s,转移癌和肝细胞癌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病变检出方面,甲、乙、丙三种方法均检出92个(92/92,100%)病灶,三种方法之间相比,对病变的检出率无差异;在病变定性方面,甲法诊断正确77个(77/92,83.7%),乙法诊断正确66个(66/92,71.7%),丙法诊断正确85个(85/92,92.4%),三种方法对病灶的诊断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77,p=0.001)。结论:磁共振肝脏三维容积快速动态增强扫描技术(LAVA)能够清晰显示肝脏病变的各期血供特征性变化,良性肿瘤的平均ADC值高于恶性肿瘤的平均ADC值,LAVA和DWI联合应用对肝脏占位性病变可增加诊断信息,提高诊断准确率,对其定性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