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华裔美国文学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在这期间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华裔作家。黄哲伦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而为他赢得美国戏剧最高荣誉“东尼奖”的是他的代表作《蝴蝶君》。在这部戏剧中,作者讲述了一个根据1964年发生的真实间谍案而改编的故事。然而,国内对于黄哲伦及其作品的研究大多是简单的介绍性文章。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这些研究还不能揭示出其深刻性和独到性。作为当代极具影响力的后殖民主义理论家,霍米·巴巴提出了其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杂交”理论和“模拟”策略。这一理论认为被殖民者可以改写,翻译,甚至杂交殖民者的文化,因为在殖民主义话语中,模拟是一种极具反抗性的策略。本论文紧扣性别模拟这一主题,尝试应用霍米·巴巴的“杂交”理论和“模拟”策略来解读《蝴蝶君》。整篇文章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首先简要的对作者黄哲伦及其代表作《蝴蝶君》进行了介绍;接着对论文写作的目的进行了阐述。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部分。这一章较系统地概述了国内外对于该选题的相关研究。第三章介绍了本篇论文的理论基础,即著名的后殖民主义理论家霍米·巴巴的“杂交”理论和“模拟”策略。第四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这一章通过主要人物的身份分析以及性别模拟对殖民话语的影响来展示主人公在剧中性别模拟的全过程。以此证明性别模拟是通过对文化身份以及性别模糊化而实现的,而性别模拟的过程则是一个部分模仿且不断否定的过程。因为对殖民主义话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性别模拟削弱并破坏了整体性的西方思维和写作模式,并颠倒了传统的殖民主义权利关系。通过以上的分析,本文第五章最后得出结论:黄哲伦对于性别模拟的运用与霍米·巴巴的“杂交”理论和“模拟”策略的见解一致。模拟对殖民主义话语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它深深植根于殖民主体的内部,是对抗殖民主义的一个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