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证券投资基金是1998年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兴起的一批新型机构投资者。在近三年的时间里先后成立了十家基金管理公司。随着行业的发展,对投资基金业绩进行评价是促进投资基金公司提高管理水平以及规范和推进市场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样本为1999年5月21日前在深沪两市挂牌交易的10只证券投资基金,数据来源于每周一《中国证券报》公布的基金资产净值,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暂行办法》,基金的资金有20%被限定于投资国债市场,故评价基准为:按80%随A股市场变动,另外20%投资到年收益率为4%的固定收益证券构造一个基准组合,同时,考虑到基金配售新股所带来的收益掩盖了各基金投资操作的实际效果,为了客观评价各基金的业绩,本文对新股配售的影响进行剔除处理。 国外对基金业绩评价的文献相当多,本文主要采用风险调整收益指标计算各基金的指数,再根据各基金指数的排序研究各种风险调整测度方法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基金排序稳定性、基金业绩与评价基准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对证券投资基金的证券选择和市场时机选择能力采用Treynor-Mazuy、Henriksson-Merton模型进行实证研究。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言,主要对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进行概述,并提出本文拟进行实证研究的四个问题;第二部分对基金的业绩评价方法和研究进行概述,重点介绍常用的风险调整测度方法以及评价基金证券选择和市场时机选择能力的有关模型;第三部分为研究方法和样本的选取;第四部分为实证研究结果,对本文导言部分提出的四个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第五部分为结论与启示,通过对实证结果的分析得到的有关结论。 本文实证研究结果为:一、基金的综合业绩并不优于被动投资战略(指按本文采用的基准进行投资)。二、不同业绩度量方法的比较研究发现四种风险调整测度方法对新证券投资基金业绩排序的相关性都非常高。三、基金过去的业绩并不能代表基金未来市场表现。四、通过对新 论文摘要证券投资基金证券选择和市场时机选择的实证研究发现,不管采用二次回归模型还是采用虚拟变量回归模型有较高比例的基金具有显著的。值。这些结果对基金经理把握市场的时机能力提出了有力的证据。同时也发现虚拟变量回归模型比二次回归模型拟合的效果好。但没有足够证据表明基金经理存在证券选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