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12年至1915年,张謇参股《申报》,该时段张謇与《申报》关系最为直接。本文以清末民初历史为背景,论述了张謇与《申报》的关系,并试图呈现历史的复杂与社会的多元。通过1912年至1915年张謇参股《申报》前后政治身份变化和政治取向,通过其在《申报》上所发文章数量、内容、版面、字号等不同,通过张謇与《申报》的亲疏变化,深入挖掘与袁世凯、孙中山、史量才等时代风云人物千丝万缕的关系,并追踪张謇在民初政界、新闻界鲜为人知的一面。首章研究张謇为首的五位《申报》合伙人身份背景,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和论证,解析张謇等人入股《申报》的资金来源和去向等诸多史实问题,以此证明张謇入股《申报》确有其事及《申报》的官方性质。第二章以申报案μ为案例,通过对一系列史料的整理和分析,重新梳理《申报》官司的起因和结局,探讨史量才、席子佩、张謇等人的心理活动,并结合袁世凯对新闻界惯用之手段,试以推导出袁世凯系此案幕后真正推手。而张謇退股《申报》的真正原因非单一而为综合,其中固然有袁世凯在报界的兴风作浪,有与史量才政见上的分歧,有根深蒂固爱国心的驱使,同时也有时间精力境遇不入堪投入的紧张与尴尬。第三章以张謇入股期间在《申报》上所发文章数量、内容、版面等不同与他政治身份变化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分析看似偶然但实际报纸编辑有意为之的必然。新闻报纸在民初多为政治服务,受政治左右。张謇与孙中山、袁世凯之间多变的政治关系,势必导致张謇在《申报》上发文章的不同,以此为立足点,加以心理分析和解读,钩沉出张謇敏锐的政治眼光和理性心态。本章第一节择取张謇入股《申报》前最重要的年份1911年进行比较分析,在晚清旧政权尚未完全瓦解,新政权没有确立之际,往往如张謇一般有声望的上层士绅更能代表民意,成为舆论的代言人,《申报》自然成为他对话民众的窗口,这也为他在《申报》上发文章提供了重要契机。最后一节,张謇退出《申报》股份,尤其是在袁世凯称帝到离世这段时间,考察其未多加发表文章的原因,由表及里,层层剖析。一战结束后,考虑到国家民族利益,张謇的爱国心驱使他不能再沉默,所以在《申报》上多听到他对于公正平等的诉求。直至生命的最后阶段,宦海沉浮、荣辱兴衰过后张謇逐渐淡出了《申报》广大读者的视线。全文重点在于厘清张謇与《申报》诸多史实背后的深层原因,论述不同时间张謇在《申报》上发文章的变化,由此分析张謇于民初多变政治生态的立场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