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固桩锚支护基坑的计算方法研究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o_s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传统的桩锚(包括锚索和锚杆)式支护基坑的设计理论与方法已较为完善,并且可以通过成熟的设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但在近年的工程实践中,针对该种支护体系也衍生出了一些特殊的基坑分析问题。其一是基坑的加深问题,即对原来较浅且已部分或全部施工完毕的基坑,在充分利用原有支护体系的基础上,再在坑内设置加固桩和锚索(锚杆),对原支护体系进行加固,从而形成加深基坑的加固桩锚支护体系。其二是既有支护结构的加固问题。在基坑开挖尚未达到设计深度时,原支护体系因各种原因出现变形过大或邻近失稳、不能进一步开挖时,也可在坑内设置加固桩和锚索(锚杆),对原支护体系进行加固。通常,加固后的桩锚支护体系是由互不连接、高低不同的两排平行桩组成的,并且加固桩与其上锚索(杆)通常是在基坑开挖到一定深度后才设置的。然而,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对于这种加固桩锚支护基坑的设计理论与计算的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设计人员往往仅凭自己的经验及设计软件,采取一些简化的方法完成设计。这种简化方法既可能增加工程成本,也可能设计出不安全的支护方案。因此,针对这种加固后的桩锚支护基坑,探索一种接近实际工作状况的设计理论与计算方法,无疑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与工程应用价值。本文的主要创新性成果为:1.在不考虑原始桩与加固桩相互影响的基础上,本文分别对原始桩与加固桩建立了能够同时考虑开挖过程、支锚设置的桩体位移与内力方程组,通过联立求解该方程组,可分别求得原始桩与加固桩在各个工况下的位移与内力以及支锚的拉力。该方法简称为分算法。2.在考虑原始桩与加固桩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能够同时考虑开挖过程、支锚设置的桩体位移与内力方程组。通过联立求解该方程组,也可以得到任意工况条件下原始桩与加固桩各自的位移与内力以及支锚的拉力。该方法简称为合算法。3.由于分算法不能考虑加固桩对原始桩支撑作用,因此给出的桩身位移和内力以及锚索拉力通常均大于合算法;而合算法由于完全模拟了基坑的实际开挖、设撑和原始桩及加固桩的布桩过程,因此得到的各桩段的位移与内力以及所有锚索的拉力更加接近于实际情况。4.针对本文提出的加固桩锚支护基坑的分析方法,已编制了相应的FORTRAN设计程序。
其他文献
高层建筑中地基基础的设计是比较复杂的问题,特别是在土质较差的地区,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大,上部荷载逐渐增加,会引起地基基础的不均匀沉降,使得基础和上部结构产生较大的内力,这对于
本文对大体积海工混凝土水化热及其裂纹控制进行了研究。文章通过合理选择原材料,进行配合比的设计,并且有针对性对水泥水化热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这些试验包括对水泥进行绝热
粘钢加固法是目前应用较广的一种结构加固方法。与混凝土结构类似,粘钢加固混凝土柱在轴心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也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本次试验共浇筑九根钢筋混凝土短柱,
冷作硬化成型后,钢材屈服强度会有显著提高。我国现行《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中考虑冷弯效应强度提高的设计公式,仅限于壁厚不超过6 mm的冷弯薄壁型钢,对于
随着空间结构的发展,对建筑内外空间表现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结构形式很难满足实际应用中的需求。张弦梁结构是一种用撑杆连接抗弯构件与受拉构件而形成的自平衡体系。在施
随着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基坑工程越来越多,基坑工程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建筑工程界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基坑变形的不同形式,总结了围护结构的设计计算理论,并
InSAR是一种微波遥感技术,对地形变监测精度达到厘米甚至毫米级,并具备大空间范围的监测能力,在矿区沉降监测方面有着传统监测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本文简要介绍了InSAR技术
对再生骨料的利用既可以减轻因开采天然骨料带来自然环境的破坏,又可以减轻建筑垃圾对环境和土地资源的破坏。国内外学者对再生骨料混凝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但因再生骨料本身
本文以宋《营造法式》中记载的“柱”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索传统木结构中单一结构组分的工作机理,再通过将其综合,还原为统一整体,进而探究整体工作机制”这一基本思路为指导,展开
微污染物难以通过常规水处理工艺去除。过滤是常规工艺的最后一道屏障。滤料表面的吸附截留性能是影响出水水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课题通过使用FeCl3、AlCl3和TiCl4的乙醇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