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看作是一种高雅的修辞手段或晦涩难懂的语言现象。然而1980年见证了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历史性转变。莱考夫和约翰共同发表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标志着隐喻研究从此进入认知时代。自此,隐喻不再单纯地被当作只是一种语言现象,而是人们的一种思维。它是一种认知机制,以自己的规则促成人们概念世界的构筑。 认知方法的介入拓宽了隐喻研究的范围。时至今日,前辈学者们已成功地在修辞、词汇、句法层面上对隐喻进行了多学科及跨学科的研究。然而在此后相对较长的一段时期,大多数学者似乎忽视了隐喻在其语篇层面上的研究。 近期以来,特别是过去的三年里,尽管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注意到隐喻在其语篇层面上的作用。但是似乎很少有人取传统隐喻理论精华结合认知理论用语篇分析的程序对书面语篇特别是文学语篇进行隐喻语篇功能探索。因此本文将以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CMT)及福克纳和特纳的交织理论(BT)的延伸——概念整合网模式(CINM)为理论基础,在这个方面进行尝试性研究。 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是引论。简单介绍了有关隐喻及隐喻研究的基本问题,在语篇层面上研究隐喻的依据,本文研究隐喻的目的以及本文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文章回顾了修辞学,语义学,语用学及认知方法论对隐喻理解的阐释。 第三章集中讨论了隐喻分类及理解的过程。这是本文研究隐喻语篇功能最初也是不可避免的一步。本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本文的特点提出隐喻的理解过程涉及隐喻的识别,概念化及功能化三个方面。本章以隐喻的分类作为开端,,旨在为隐喻的理解过程设计一个可行的理论框架,同时认为在语篇表层平面上进行的隐喻识别通常是建立在隐喻分类的基础上。 第四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文章首先切入话语分析的话题,提出隐喻在语篇层面上的五个功能,然后综合运用话语分析理论,概念隐喻理论及交织理论对隐喻语篇功能进行了总体上的研究,并辅以不同体裁的语料,特别是文学语篇的语料进行分析。文章大部分致力于阐释隐喻在语篇表层及深层的衔接、连贯功能。同时对促成语篇深层连贯的隐喻在宏观层面上的框定功能给予了单独介绍。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