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苑珠林》佛教传道故事看佛教对“地方”的建构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yon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地两生是佛教初入中土时所面临的实际状况。佛教在其传播地域中,选择了城市和山林并进的方针,其受众兼顾皇亲世族与市井百姓,通过故事的改造与重新建构,对中占的信仰世界进行了一场全方位的渗透。佛教故事抓住了中土信众特有的人地情感,其故事发生地与当时实际地方一一可对,给信众以熟悉可信的感觉,从而拉近了自己与信众的距离。佛教故事也注重改造在民众中有一定影响力的地方神灵,让这些民众曾经信奉的神灵投入佛教门下,当然也就吸引了信众的眼光。有些地方,因佛教中的僧人故事,被改造为佛教圣地;有些僧人经过佛教故事的宣扬,被大众所膜拜。究其原因,都是为了能够让佛教教义在中土迅速地扎根发芽。佛教在渗入地方文化的同时,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了养分,它利用中国本土家族文化中“亲亲”的观念,来宣扬其善恶规诫,并对其进行佛理上的阐释。其“轮回”说则利用了中国固有的“鬼魂”观念,对中土信众产生了巨大的心理震慑。本文主要通过对《法苑珠林》中佛教传道故事的梳理,以“庐山”、“巴蜀”作点上的研究,理清它所收录的故事与其传播地域的选择的种种关系;并通过“亲亲”、“轮回”等观念在故事中的呈现,来对该书要旨作一个面上的研究,勾勒佛教教义主题的渗透所带来的地方效应。从这两个层面来看佛教故事对于“地方”的构建,意欲发掘其在佛教本土化中的意义,并试图从信众心态以及乡土意识的角度,去解读各地受众对于佛教故事的接受。
其他文献
'问题教学法'最初源起于教育学家杜威,后来经过逐步完善,已经为广大教育界人士所普遍认可。而在中专音乐学科教学中,问题教学法还有必要同生动的情境结合起来,以此满
陆文夫的创作生涯,起步于五十年代,在随后几十年的创作中逐步走向成熟。他的创作过程和新中国的成长一样,经历了挫折和磨难,虽然陆文夫所创造的艺术世界并不完全与此同步,但
通过对《红楼梦》人物名姓的探微,我们了解到其起名取姓,既遵循了我国传统的取名原则,更展示了作者独特的取名艺术。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红楼人物的名姓美。红楼人物的名姓,切
用化学试剂处理聚丙烯腈纤维,使其具有永久的吸水性、抗静电性、易去污性与良好的耐洗牢度。经处理后的纤维强度、白度及染色性能无明显变化,而半成品纤维的比电阻从1014Ω·
双性化人格能够灵活有效地应对挑战,双性化教育拓展了青少年发展的可能性,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青春期双性化教育课程的实践是以初中一年级学生为对象,内容包括探索两性
《成公绥集》系西晋辞赋家、文学家成公绥的诗文合集。成公绥(231—273),西晋初期重要的辞赋家、文学家。他不仅以其博涉经传的才学和风格绮丽的辞赋作品,跻身宫廷文人之中,
环境污染是21世纪地球人所面临的三大危机之一,如何保证全球经济发展的同时不伤害我们的家园是全人类必须思考的首要问题.商流离不开物流,绿色物流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
目的探究分别应用西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所致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并作分析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6月就诊的幽门螺旋杆菌所致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00
顾随先生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成就卓然的诗人,而且是一位博大会通的学者,他于古典诗词更是灵犀脉脉,体会深微。他经过对中国古典诗学之覃思研索,并结合自身的创作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