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户和信息服务是图书馆工作和研究的永恒话题。随着新的信息环境的形成,图书馆的用户界定发生了巨大变化,已演变成为“一切使用过或可能使用图书馆服务的个体或组织”。图书馆的服务也开始融入到科研工作的过程和环境之中。比较而言,当前的信息行为便呈现出集中于信息使用者、关注于个体行为、缺乏系统性等方面不足。
论文以学术信息流为研究视角,通过文献分析、文献计量、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科研用户的信息生产、发布、合作、利用、交流传播等行为进行了分析。这种分析将科研用户视为信息生产者、使用者和交流合作者等角色的统一,并且深入到科研过程之中,有利于更为全面系统地把握科研用户的行为特点。
研究认为,科研用户的信息行为以生产发布为中心,与参考利用、交流传播呈现出整体性和发展不平衡性。信息行为遵循施拉姆的或然率公式(选择或然率=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呈现出帕累托效应和马太效应。科研用户信息行为具有明显的价值倾向性,在帕累托效应的集中区域呈现较大的相似性。而帕累托效应的分散区域正是用户信息行为的差异所在,其中,行为频度受研究学科、领域等环境特征的影响较大,用户身份的影响更为广泛。性别与信息行为之间的相关性不大;同一学科内,所别的差异性也不显著。
网络资源的丰富性、搜索的便捷性和良好的用户体验,使科研用户对网络的依赖增强,信息行为也表现出一定的“长尾”特征。但用户信息行为的内在规律并没有改变,只是在网络环境获得了更充分的展示。同时,由于发布信息的权威性及其社会认同度方面的明显优势,科技文献仍然是各信息行为的主要对象。
最后,论文分析了图书馆在学术信息交流中应然与实然状态。其间的差距显示图书馆必须不断改进自己的服务、重构用户利用图书馆的体验。结合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实际,论文提出了服务改进的三方面建议,包括:提升面向研究生的IC服务、继续优化科研用户的信息环境、形成面向科研团队的有效服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