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据统计,2012年全球食管癌的新发病例数为45.58万例,死亡人数约为400200人,食管癌的男女发病比例约为3-4:1。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地区,最新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中国食管癌的发病率居各类恶性肿瘤的第3位,年死亡率居第4位。在我国食管癌患者中,鳞状细胞癌最常见,约占90%左右。目前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目前手术治疗仍然是食管癌的首选治疗方式。随着临宋医疗水平的提高,食管癌患者疾病控制率、生存期及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其五年生存率仍约为15%-20%。因此研究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各种因素仍十分重要。有研究表明,术前外周血血小板(PLT)水平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PLR)是影响食管癌预后的重要因素。术前较高的血小板(PLT)水平与较高的血小板淋巴细胞比(PLR)与食管癌较差预后有关,因此如果将两者进行联合评分用于预测食管癌患者的预后,可能会更为有效。肿瘤学家和患者都希望获得针对个别患者的可靠预后信息。近年来,统计预测模型已发展到适用于大多数癌症类型。这种预测工具之一是列线图,它创建一个简单的统计预测模型的图形来表示,该模型生成临床事件的数值概率。对于许多癌症来说,列线图与传统的TNM分期系统相比具有优势,因此被提出作为一种替代甚至一种新的标准。关于食管癌预后评估的指标有很多,但缺乏统一的评估系统,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可以构建列线图以期更好的预测食管癌患者的预后。本研究旨在研究基于术前外周血血小板(PLT)水平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的联合评分(PLT-PLR评分)对食管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并通过分析可以预测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各种指标从而构建列线图。研究方法:我们的研究共纳入了 300例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行食管切除术的食管癌患者,本研究的随访截止日期为2016年1月31日。病人在术后的两年内,每3个月进行一次随访,两年后每6个月进行一次随访,直至死亡或随访截止。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是否合并慢性疾病、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数目、是否有远处转移、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术前一周的血液学指标。研究中我们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来确定各种血液学指标的分界值。研究中的连续变量我们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平均值分析方法来分析,分类变量我们则采用Fisher’ s精确检验或Pearson’ s检验来分析。我们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来分析患者的PFS和OS,患者生存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则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来分析。以上数据分析均采用SPSS 23.0软件分析。列线图及检验曲线采用R3.5.1软件绘制。研究中使用双尾p值,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本研究中食管癌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是37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是 34 个月。PLT-PLR 评分与 T 分期(p=0.036)、N 分期(p=0.002)、TNM分期(p=0.005)、肿瘤面积(p<0.001)、中性粒细胞计数(p=0.001)、球蛋白(p=0.02)、清球比(p=0.002)以及纤维蛋白原(p<0.001)密切相关。K-M分析结果显示,较高的PLT-PLR评分与较低的无进展生存期(PFS,p<0.001)以及总生存期(OS,p<0.001)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PLT-PLR、T分期、N分期、中性粒细胞计数、低密度脂蛋白、碱性磷酸酶均与食管癌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相关,而PLT-PLR、T分期、N分期、中性粒细胞计数、碱性磷酸酶均与食管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显著相关,并证实PLT-PLR是食管癌的独立预测因素。根据这些独立的预测因子分别建立了中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列线图并做了检验。研究结论:食管癌患者PLT-PLR评分的预后预测价值优于单独的PLT、PLR的预测价值,并且PLT-PLR是食管癌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子。根据这些预测因子建立的食管癌1年总生存期、3年总生存期以及1年无进展生存期、3年无进展生存期的列线图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PLT-PLR指标及列线图应用于临床可以更好的预测患者预后,从而找出高危患者进行积极干预以提高患者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