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哮喘作为难以治愈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增加人民经济负担,影响群众日常生活。近年来哮喘患病率的快速上升,极大程度上与环境因子变化存在潜在联系。识别环境因子与哮喘患病率的空间相关性,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哮喘病病理机制研究,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哮喘病、相关卫生政策的制定及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客观依据。论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371395)、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项目(鲁勘字【2011】14号)等课题支持下,将济南市5个市辖区(市中区、历下区、天桥区、槐荫区、历城区)设为研究区域。基于2009年哮喘病病患数据与15项环境因子的遥感、监测、统计、插值数据,借助数理统计、地理空间探测器、空间自回归模型、地理加权回归建模及决策树模型等手段方法。描述哮喘患病率及环境因子空间分布特点,定量分析两者相关性,明确各项环境因子与哮喘患病率相关系数,模拟预测哮喘患病率风险并分级,探究哮喘患病率与环境因子的空间相关性。研究结果最终汇总为以下结论:(1)研究区女性哮喘病患病人数高于男性,多集中在51-70岁的年龄层,历下区哮喘患病率最高而天桥区最低。邻近街道哮喘患病率表现具有空间相似性,且存在高高、低低及低高聚集区。热点聚集区域呈扁平椭圆状,地处天桥区、历下区、槐荫区及市中区4区交界地带。研究区哮喘患病率整体呈现以中偏西为圆心,向外呈同心圆递减的空间变化规律。哮喘病发病人数9月份最多,2月最少;秋季(9-11月)最多,冬季(12-2月)最少;51-70岁为哮喘高发年龄层。(2)CO、NO2、SO2年均浓度均呈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特征,O3恰好与之相反,PM10年均浓度北部高于南部。研究区的年均相对湿度呈西南部为中心向外逐层递增的变化趋势,年均温度与之相反。年均风速自西南向北逐渐降低。且研究区的年均降水量自西南向东北递减,北部年均气压高于南部。研究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植被覆盖度以研究区中偏西北部为圆心,向外逐层递增。重点废气监控企业多位于研究区北部,大体沿西南-东北方向直线分布。路网密度具有西北大于东南的分布特征。人均GDP大体呈现东南部及北部边界低,中偏东部、西部较高的特征。将环境因子插值图与病患分布点叠加发现,两者存在关联。(3)就环境因子与哮喘患病率相关程度来看,SO2年均浓度与哮喘患病率相关性较强,对哮喘患病率的空间分布差异存在显著影响。年均降水量相关性较弱且无显著影响。任何两种环境因子组合对哮喘患病率空间分布的相关性影响都会增强。就环境因子作用方向来看,NDVI、高程、年均气压、病患地址到重点废气监控企业的距离、病患地址到道路距离同哮喘患病率呈负相关,其余因素呈正相关。就各项因子相关度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看,PM10年均浓度相关度自西南向东北方向逐渐递增,年均温度及高程恰好与之相反。SO2年均浓度相关度以西北部为中心,呈半环状向东偏北逐层递减。年均气压相关性自西北向东南方向逐渐衰减。人均GDP相关程度自西向东逐渐递减。病患地址到道路距离相关系数略呈现自西南向北偏东及由东向西逐步降低的双向变化特征。(4)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哮喘患病率高值区域仍集中在中偏西部地区,以其为中心呈环形向外围递减。市中区与历城区分别在哮喘患病率高值区与低值区占最大面积。二七街道哮喘病患率预测风险最高。依据相等间隔将哮喘患病率值分为5个风险等级,分属重风险区域的街道数量最多。NDVI是预测街道哮喘患病率数值大小的最关键因素,病患地址到重点废气监控企业的距离、年均温度对预测哮喘患病率风险均具有重要划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