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噁英是《斯德哥尔摩公约》中规定的首批受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之一。我国因其排放总量较大而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评估我国二噁英污染现状,预测二噁英的排放趋势,分析其减排空间,论证减排策略的效果及可行性,对我国二噁英减排工作的顺利推进和履约计划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比较了一些典型国家二噁英的排放总量和特征,发现各国在二噁英排放总量上差别较大;二噁英重点排放源存在较大的结构性差异;并初步分析存在差异的因为,发现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发展状况和生活习惯等因素相关。在收集我国相关研究数据资料的基础上,首次采用三级多介质逸度模型对我国环境中的二噁英类污染物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根据我国的地理和气候信息,基于2007年公布的我国二嗯英排放量估算清单,预测在达到稳态、非平衡状态下我国环境介质中二噁英的背景浓度水平、介质间迁移规律和环境中二噁英的总负荷量。填补了我国二噁英背景浓度水平分析的空白。与国外同类数据相比,我国环境大气中二噁英背景浓度水平略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与美国环境中背景浓度水平较为接近,但明显低于日本、德国等国家的数据。模型又以中国行政区域划分为基础,进一步研究比较我国各区域环境介质中二噁英污染背景浓度水平和分布特征的区域差异,并分析存在区域差异的因为及影响因素,为我国二嗯英优先控制区域的初步确定提供了数据支撑。
对比我国二噁英重点排放源排放特征与BAT/BEP准则中提出的一系列二噁英排放控制水平,分别对我国二嗯英排放的三大重点行业:钢铁行业、垃圾焚烧行业及发电和供热行业的减排空间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在基准年2004年,我国二噁英重点排放行业的减排空间为66.8%,减排单位面积排放量降低到0.354 ngI-TEQ/m2,远远低于日本预计的2010年的单位面积排放量,为我国制定合理的二噁英减排目标提供了重要定量数据参考。最后运用情景分析,进一步预测了我国重点行业二噁英排放趋势。研究发现由于我国二噁英排放源基数较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钢铁等重点行业产量和废物焚烧处理量仍将不断增加。成功运用BAT/BEP技术实现减排后,二噁英排放总量仍会维持较高的水平,预测到2011年二噁英排放总量将与2004年排放量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