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作为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商业广告已经引起卖家的高度重视。从某种程度上说,广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商业广告中隐性话语的使用,可以使语言更加简练、丰富。然而商业广告的传播与日常交际不同。商家通过媒体向大众传播信息,大众在接收信息不像日常交际那么及时,同时还会有时间、地区、文化等差异,这必然会造成消费者解读的不确定性,那么消费者最终是如何成功解读商业广告中的隐性话语的呢?这是本文所要探讨并尝试解决的问题。 本文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在广泛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商业广告语的研究现状,认为当前国内对于商业广告的研究主要从语用学的角度着手,重点在于探讨商业广告的语用特征和功能,但对于这些特征和功能产生的原因并未涉及过;同时存在对隐性话语关注不够、对受众研究不够深入等问题。近年来,跨学科交叉研究的蓬勃发展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希望从心智哲学的视角为商业广告的语用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用反塑的方法,探索商业广告中隐性话语的解读过程。众所周知,语言的理解分为三个层次。第一:理解词语和句子的表面意思;第二: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引申含义;第三:理解语言使用者的动机与意图。基于此将消费者解读信息的过程解析为: 感受质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础,是商业广告中隐性话语的物理属性,也是解读的第一个层次。 心物随附性使得不同人对同一物理事件产生不同的心理状态,而同一心理状态也可能由不同物理状态产生。也就是说,随附性是人们产生联想或补足理用以理解物理事件的关键,也是理解商业广告中隐性话语的关键,但同时也会造成解读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这是第二个层次。 消费者解读广告信息的过程是一个逆向推理的过程。因此消费者需要根据商家的意向对其已经获得的信息加以选择,识解商家在广告中寄生的意向性,从而成功解读其中的隐性话语。这是第三个层次。 文章还分析了消费者解读过程中的主客观影响因素。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商业广告语,尤其是跨文化企业的商业广告语的创作及翻译提供借鉴。文章最后分析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