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初,生态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初具理论体系的独立学科。其后,生态学以其独特的思想和观点在许多领域逐渐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渗透生态学的思想观点和借鉴生态学的方法,已成为科学研究在方法论上的一种突破。运用生态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研究教学论问题,亦不失为一种新的有益尝试。与此同时,随着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深入和视野的扩大,人们日益关注教学交往的研究,尤其是课堂教学交往,它作为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一条重要途径,实际上就是一种多极主体间的交往活动。 有鉴于此,本文拟以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整体性、平衡性、生命性、开放性等)为研究的切入点,综合运用文献分析、观察、访谈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课堂教学交往的生态本性进行了比较系统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并从生态学的角度来审视课堂教学交往的生态现实,提出相应对策。 全文共分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问题的提出,阐述生态学的兴起与发展并进入教育研究,以及生态学视角研究课堂交往的适切性。 第二部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对课堂生态与课堂交往两个方面进行综述,阐述了研究的意义、思路与方法。 第三部分相关概念界定。对沟通、交流、交往、教学交往以及课堂教学交往进行了界定与区分。 第四部分为生态、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内涵。,“生态”自身也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理念。不仅综合了“和谐’、“关系”、“共生”等理念,更重要的是它关涉生命,以生命成长为中心,以生命之间或生命与文化、环境等的亲和互利为依据;同时,“生态”也考察生命的整体性、复杂性,生态共同体中各因子间的非线性和自组织性等。所谓生态学方法,是用生态观点研究现实事物和观察现实世界的一种方法,即用生态学思维和用生态观点思考问题。它包括系统整体的观点、开放的系统、和谐的氛围、动态的过程以及共生的目标。 第五部分分析课堂交往的生态性。从系统性、平衡性、生命性、共生性四个方面分析了课堂教学交往的生态本性。 第六部分从生态学视角分析小学课堂交往的现状。采用观察为主,访谈为辅的研究方法,并从五个方面进行考察与分析,分别为:整体性、平衡性、共生性、生命性、开放性。 第七部分为课堂交往的生态优化,以生态学的基本观点为理论依据,针对小学课堂交往现状的不足,提出了优化的具体措施:确立生态型的教学观;建立生态型师生关系;生命关怀;保持交往过程的“动态平衡”;以及开放课堂交往的系统。以期对现实的课堂生态建设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