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为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贺兰山拥有特殊的生态系统和气候环境,为丰富多样的鸟类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空间。但有关贺兰山西坡鸟类的研究相对较少,开展鸟类群落结构调查有利于了解该区鸟类物种组成、种群数量、生境现状等方面的信息,可为今后管理和保护工作提供参考。人工巢箱是为次级洞巢鸟增加的人工巢址资源,在物种保护项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需要对其进行持续性的监测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效果。2021年3-7月,利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70512,32071649); 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BEG020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贺兰山拥有特殊的生态系统和气候环境,为丰富多样的鸟类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空间。但有关贺兰山西坡鸟类的研究相对较少,开展鸟类群落结构调查有利于了解该区鸟类物种组成、种群数量、生境现状等方面的信息,可为今后管理和保护工作提供参考。人工巢箱是为次级洞巢鸟增加的人工巢址资源,在物种保护项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需要对其进行持续性的监测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效果。2021年3-7月,利用样线法、样点法对贺兰山西坡繁殖季鸟类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定期监测巢箱、架设红外相机、进行巢捕食实验等方法调查研究了贺兰山西坡人工巢箱的利用率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调查中共记录到鸟类17目47科116属194种。从分布型来看,古北型最多,其次为全北型;从居留型来看,主要为夏候鸟(85种)、旅鸟(63种)和留鸟(60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物种4种,包括秃鹫(Aegypius monachus)、金雕(Aquila chrysaetos)、草原雕(Aquila nipalensis)、胡兀鹫(Gypaetus barbatus),国家II级重点保护物种30种;易危(VU)种1种,近危(NT)7种,濒危(EN)1种;记录到CITES附录I的鸟类1种,附录II的鸟类22种。2.根据生境类型将贺兰山西坡划分为荒漠、山地草原灌丛、山地疏林灌丛、针叶林、草甸、湿地和人工林共七种生境。不同生境鸟类群落组成具有较大差异,其中湿地生境鸟类物种数最多(84种),优势种为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其次为人工林(65种),优势种为麻雀(Passer montanus)和金翅雀(Chloris sinica);山地草原灌丛生境物种数为58种,优势种为灰眉岩鹀(Emberiza godlewskii)和红嘴山鸦(Pyrrhocorax pyrrhocorax);山地疏林灌丛生境物种数为52种,优势种为灰眉岩鹀和褐头山雀(Poecile montanus);荒漠生境中物种数为41种,优势种为岩鸽(Columba rupestris)、白顶?(Oenanthe pleschanka)、凤头百灵(Galerida cristata);针叶林生境中物种数为40种,优势种为褐头山雀和黑头鳾(Sitta villosa);草甸生境中物种数为9种,优势种为红嘴山鸦和灰眉岩鹀。3.使用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G-F指数、Sorenson相似性指数分析后的结果显示:不同生境的鸟类多样性差异较大,湿地生境的物种多样性(3.659)、科属多样性(0.680)、均匀度(0.826)均为最高,草甸生境均为最低;物种多样性从高到低分别为湿地>山地疏林灌丛>山地草原灌丛>荒漠>人工林>针叶林>草甸;山地草原灌丛和山地疏林灌丛的群落相似度最高(0.672)。4.在贺兰山西坡选取的5块研究样地共计监测记录640个人工巢箱,观察到历年累计被利用的巢箱共281巢,各个样地的巢箱历年累计利用率分别为干树湾73.33%、乱柴沟55.88%、马莲井子17.57%、青树湾25.26%和雪岭子43.56%。观察到2021年被利用的巢箱共计78巢,各个样地的巢箱利用率存在较大差异,分别为雪岭子28.71%,干树湾16.98%,青树湾15.32%,乱柴沟7.37%,马莲井子6.36%。5.监测表明,主要的占巢物种有:褐头山雀、黑头鳾、北红尾鸲(Phoenicurus auroreus)、大山雀(Parus cinereus)和煤山雀(Periparus ater);干树湾巢捕食率最高,其次为雪岭子,花鼠(Tamias sibiricus)、白条锦蛇(Elaphe dione)和大嘴乌鸦(Corvus macrorhynchos)是主要的巢捕食者。6.整体来看,次级洞巢鸟倾向于选择洞口高度较高、相邻巢距离较大、隐蔽级较高的巢箱。在未来的巢箱设计和悬挂招引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当注意调整巢间距,考虑巢箱洞口大小、洞口高度和隐蔽级以提升巢箱安全性。同时,持续性的监测人工巢箱以采取适应性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其他文献
鹿茸是雄性鹿科动物尚未骨化并带有茸毛的幼角,是哺乳动物唯一能够周期性脱落并完全再生的组织器官。由于鹿茸可以周期性再生且生长速度极快,使得其成为研究哺乳动物细胞发生、生长与分化的理想模型。了解鹿茸中各生长因子的功能可以为开展组织再生、创伤修复及肿瘤发生的研究提供科学的参考思路与方向。梅花鹿(Cervus nippon)是鹿科动物中的典型代表,对其鹿茸生长发育规律的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多集中在顶端组织的
阿拉善马鹿与贺兰山岩羊均为我国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本次实验在圈养的条件下,控制食物、健康个体、性别、年龄等因素,通过16S r 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圈养阿拉善马鹿与贺兰山岩羊肠道菌群多样性与结构进行分析。肠道菌群对生物体的营养吸收、食物消化、免疫反应、疾病预防等多个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圈养个体采样分析,为探讨两种目标动物在野外的共存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完善圈养体系构建基础。
背景:肿瘤抑制因子LKB1(Liver kinase B1)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生殖系细胞LKB1功能的缺失或突变诱发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Peutz-Jeghers综合征,其以胃肠道息肉、皮肤与口腔色素斑形成和癌变高发为主要特征。大量临床病理学研究表明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的胃肠道息肉具有典型的炎性症状,常伴随着T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同时利用Cre/Lox P技术建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具有双层膜结构的囊性囊泡,几乎由所有细胞分泌。主要包括直径为50-150 nm的、晚期核内体衍生的外泌体(Exosomes),和直径为100-2000 nm、质膜出芽生成的微囊泡(Micro Vesicles,MVs)。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是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成员,主要引起手足口病,其分泌
肠道微生物与宿主互利共生,相互影响,共同组建宿主体内最复杂最庞大的共生生态系统,时刻影响着宿主的营养和能量摄入以及整体健康状况。西伯利亚狍(Capreolus pygargus)是反刍动物,具有独特的消化特性和微生物群,有助于消化和吸收高纤维的食物。西伯利亚狍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常见的野生有蹄类物种,是东北虎(Panthera
目的: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是一种固有的淋巴样细胞,在对抗感染和肿瘤生长中发挥着关键作用。NK细胞的功能障碍在恶性肿瘤中已被广泛报道,包括实体肿瘤。前期工作表明,胃癌间充质干细胞(gastric cancer mesenchymal stem cells,GCMSCs)是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基质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通过
物种对栖息地的选择是从宏观到微观的一个决策过程,探讨不同尺度上影响物种栖息地选择的机制,能够揭示这一生态过程,对濒危物种的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指示作用。在2015年数据基础上,以扎龙保护区白头鹤为研究对象,以扎龙保护区及周边5km区域为研究地,于2020-2021年迁徙期,利用样线法、GPS定位、样方法、遥感与GIS技术以及最大熵模型等方法,基于景观生态学和野生动物生态学等理论,从景观和微生境两个尺
作业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但多年来,在应试教育“唯分数论”的思想影响下,重复性作业、机械性作业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教师布置作业往往只注重“量”而忽视“质”,没有对作业进行有效的设计管理,从而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作业负担。为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2021年“双减”政策应运而生。为了真正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让学生学习更好地回归校园,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一定
啄木鸟常通过凿洞筑巢,并为许多其他小型生物提供栖息场所,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生态系统的“工程师”。本文以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物种三趾啄木鸟(Picoides tridactylus)为研究对象,探究三趾啄木鸟在阔叶红松林中的取食行为与取食生境特征。目前关于东北地区三趾啄木鸟的取食特征研究十分缺乏,我们期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对三趾啄木鸟的行为生态学增加新的知识,为后续对啄木鸟和森林生态与演替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华北豹(Panthera pardus japonesis)作为我国特有的豹亚种,是华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之一,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和功能发挥中起着不可或缺的生态作用。但目前国内外对于华北豹种群空间分布及其生境选择等基本生态学规律了解依然十分不足。这严重限制了对其科学保护策略的制定。本研究基于2018~2021年山西铁桥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及山西阳城蟒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架设的142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