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用于提高肝药物制剂的治疗效率,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尤其在减少药物剂量和显著降低毒副作用方面有特殊的作用。其中,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GA)修饰的壳聚糖(Chitosan,CTS)作为药物递送的肝靶向载体也被广泛研究。本文成功制备了甘草次酸-壳聚糖/雷公藤内酯醇(Glycyrrhetinic acid-Chitosan/triptolide,GA-CTS/TPL)纳米粒,考察其体外表征,对其体内外抗肿瘤药效学和体内药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第一章GA-CTS/TPL纳米粒的制备GA和CTS通过化学合成法合成甘草次酸壳聚糖(Glycyrrhetinic acid-Chitosan,GA-CTS)载体,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均证实成功合成。采用离子交联法将GA-CTS载体与雷公藤内脂醇(triptolide,TPL)联合制备成纳米粒,测得其粒径为(197±9)nm,多分散系数为(0.30±0.03),透射电镜下观察到纳米粒呈圆形,分布均匀,无团聚现象。测得包封率为(34.8±2.8)%,载药量为(0.220±0.011)%。体外释放实验证实GA-CTS/TPL纳米粒在pH为7.4、6.8磷酸盐缓冲液和pH为7.4的血浆释放介质中具有较明显的缓释效果,其中在pH为7.4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释放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第二章GA-CTS/TPL纳米粒的抗肿瘤药效学研究为了进一步研究GA-CTS/TPL纳米粒的体外抗肿瘤作用,以MTT法检测GA-CTS/TPL纳米粒、TPL溶液对HepG2、MCF、HL-60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上述肿瘤细胞。在体外肝癌靶向性的研究中发现,GA-CTS/TPL纳米粒对L02细胞的抑制作用小于TPL溶液。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摄取实验中发现5(6)-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标记的GA-CTS纳米粒在HepG2细胞中的荧光强度大于CTS纳米粒,而在L02细胞中则相对较弱。通过尾静脉给药研究GA-CTS/TPL纳米粒对裸鼠肝原位移植瘤的药效学。结果显示:GA-CTS/TPL纳米粒组(0.2 mg/kg)、TPL溶液组(0.2 mg/kg)、5-氟尿嘧啶(5-FU)组(10 mg/kg)的抑瘤率分别为58.3%、51.6%、48.70%,各给药组的抑瘤率与空白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同时对各给药组肝脏的损伤程度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数据显示只有GA-CTS/TPL纳米粒组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ALT/AST)比值大于1,其它组别都小于1。与TPL溶液组相比,GA-CTS/TPL纳米粒对裸鼠肝原位移植瘤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和较小的肝脏损伤。第三章GA-CTS/TPL纳米粒在肝原位移植瘤小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进一步研究GA-CTS/TPL纳米粒在肝原位移植瘤小鼠中的药动学和组织分布。按0.2 mg/kg的剂量分别对小鼠尾静脉注射GA-CTS/TPL纳米粒与TPL溶液。药动学数据采用DAS软件进行处理。GA-CTS/TPL纳米粒在肝原位移植瘤小鼠血浆中的Cmax、t1/2、MRT0-180 min、AUC0-180 min、AUC0-∞分别是TPL溶液的1.03、2.16、1.76、1.55、1.81倍,且对于t1/2、Vz、CLz、AUC0-180 min、AUC0-∞在上述两组间的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对于TPL溶液而言,GA-CTS/TPL纳米粒在血浆中的滞留时间延长,药时曲线下面积较大。组织分布中发现,AUC0-180min在两组的肝脏和肺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MRT0-180 min在两组的肝肿瘤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靶向效率用选择靶向效率T%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溶液组,纳米粒在肝脏和肝肿瘤的T%均增大,而在其它组织器官的T%有所下降。结论:为了增强TPL的抗肝肿瘤作用,降低TPL对肝脏的损伤,合成了具有肝靶向性的GA-CTS载体材料,并制备了甘草次酸受体介导的GA-CTS/TPL纳米粒。纳米粒粒径小,具有缓释作用,细胞实验证实纳米粒能够选择性作用于肝癌细胞。药效学实验中发现对裸鼠肝原位移植瘤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同时对正常肝组织的损伤较小。药动学实验中GA-CTS/TPL纳米粒在肝原位移植瘤小鼠的血浆中有着较长的滞留时间和较大的药时曲线下面积。通过组织分布也证实了其靶向于肝肿瘤,同时降低了在其它组织的分布,药动学的数据也验证了药效学的结果。GA-CTS/TPL纳米粒为治疗原位肝癌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