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疾病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的重要手段。SARS的暴发和流行,暴露了我国疾病监测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随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在其应用过程中,各种问题的不断出现,各种工作规范、报告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的急需完善,都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探讨去解决、去修订。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驻马店市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状况进行分析,全面了解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提高工作质量和报告水平。同时,探讨网络直报系统存在的不足和需要完善的地方,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工作管理规范、完善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材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驻马店市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状况调查和“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的报告结果。对驻马店市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进行调查。在网络直报系统内查询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结果。使用EXCEL整理资料,运用统计软件SPSS11.5进行资料的统计学分析,显著性检验水准取α=0.05。结果1.网络直报建设状况网络直报覆盖率已达100%,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现网络直报率为100%,县级以上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实现网络直报率分别为95.65%和96.24%。专用计算机拥有率为85.95%,网络畅通率为87.60%。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各项制度健全率为100%,县级以上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网络直报管理制度健全率分别为93.18%和91.06%。2.网络直报人员状况专职人员占32.08%,兼职人员占67.92%,只有1个网络直报人员的单位占73.14%,中专学历占66.21%,临床医学专业占52.90%,预防医学专业占17.06%,高级职称占2.05%,中级职称占8.19%,初级以下者占60.75%,各类机构不同岗位工作时间网络直报人员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传染病报告结果2004年传染病发病率为174.57/10万,2008年为321.63/10万,2004~2008年丙类和非法定传染病年报告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8年医院传染病零缺报率为4.13%,代报率为4.41%,法定传染病迟报率为1.80%,迟审率为2.25%,重卡率为0.18%,漏报率为4.19%,各县区迟报卡片与迟审卡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指数最高为4.95%,最低为0.18%。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结果4个县区有报告,6个县区无报告。迟报率为90.63%,信息报告不完整的事件占90.63%,无进程报告的事件占40.62%,平均结案时间为28.99天。5.监测信息的分析和通报状况分析和通报制度健全,通报周期多为1个月,质量评价周期多为1个季度。6.网络直报督导检查和技术培训状况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均开展了督导检查和技术培训,年督导和培训次数多为2次。对医生进行传染病报告知识培训的县级以上医院占100%,乡镇卫生院占74.73%。7.影响因素调查232家医院,医生的传染病报告意识占81.47%,医生和网络直报人员的责任心分别占95.56%和80%。调查4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信息收集与反馈的及时性、完整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均为100%。小结1.驻马店市网络直报覆盖率已达100%,网络直报建设逐步得到完善。县级以上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实现网络直报率分别为95.65%和96.24%。网络直报人员数量不足,多为兼职,接受专业教育水平较低。2.网络直报系统的应用,使传染病报告的积极性提高,缺漏报相对减少,是报告的传染病发病率升高的原因之一。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提高,监测范围扩大。综合指数的差异性显示,有些县区的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仍需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县区较少,除无事件发生因素外,还应考虑实际工作中的漏报问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及时率和完整率较低,报告质量有待提高。3.影响传染病网络直报的主要因素是医生的传染病报告意识和医生、网络直报人员的责任心。影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的主要因素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调查信息的收集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