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准扶贫是新时代中国反贫困治理领域的新思想、新理论、新要求,自实施以来就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第一书记驻村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在精准扶贫背景下的理性选择,第一书记由行政组织赋权,通过对农村基层政治、组织、经济、文化等领域进行重构优化,将国家权力渗入农村基层一线,弥补传统农村内生性领导力在扶贫领域的结构性不足,第一书记调动内外部资源,使精准扶贫工作在规范化和制度化的道路上不断迈进。第一书记作为精准扶贫多元主体中的一部分,其扶贫实践依赖于基层治理力量的领导力和组织协调力,在部分贫困地区,由于基层组织领导力和内生资源的羸弱,精准扶贫政策陷入“执行困境”,面临着诸如组织无力、精准扶贫对象瞄准偏差、外部依赖等问题。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制度为解决上述贫困治理问题贡献了“中国方案”。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对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具体过程、内在机制以及实践逻辑是什么?第一书记如何通过重构基层组织秩序增强政策归集执行针对性?第一书记与多元主体在利益分配关系领域上的路径选择等问题都需要予以思考研究。上述几个问题构成了本文的分析框架,即主体、行为、效应分析框架,第一书记作为国家力量在村级推动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的重要主体,通过厘清驻村扶贫机制与精准扶贫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互动关系与因果机制,明确各项政策需求供给差异,在实现精准识别瞄准的基础上分析个体脱贫需求路径,因户因人综合施策,结合主动、精确、科学帮扶原则实现帮扶对象、帮扶措施、帮扶成效、帮扶过程的精准目标,消解政策执行方面存在的困境,提升基层组织扶贫治理能力,最终促进精准扶贫成效提升。本文通过选取较为典型的滑县驻村第一书记精准扶贫实践案例,在村级精准扶贫领域内聚焦组织后盾、资源瞄准、多元扶贫、创新扶贫等元素,认为第一书记要重构村级组织内生权力,密切配合,多方位争取资源支持;要提高瞄准效率,消解农村传统人情异化所带来的偏差,保证扶贫工作的治理方向;精准扶贫包括基本生活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科教文卫事业等方面的多领域治理,部门协作配合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扶贫成效;第一书记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要立足当下,谋求长远,创新方式方法。最后,本文通过主观认识及客观存在两个维度来深入呈现,进一步分析第一书记所面临的诸如素质不齐、职责不清、制度机制不全等问题,在第一书记队伍建设、多元主体协同参与、配套制度健全完善等方面提出驻村第一书记扶贫政策执行的优化对策与提升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