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绵城市是城市建设模式带动整体发展模式的“理念转变”,也是系统解决城市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的“绿色途径”。在海绵城市规划体系中,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管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的研究和实践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方面,各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管理机制有一定的差异,无法形成统一的海绵城市指标体系和管控标准;另一方面,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落实海绵城市指标也没有可靠的技术方法,常出现指标难以实施的情况。湖南属于南方丰雨丘陵地区,有本省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体制和自然地理特征,有必要结合地域特征对湖南海绵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分解进行针对性研究。本文通过梳理国内海绵城市相关理论和规划案例,借鉴国外雨洪管理与实践经验,分析海绵城市的实施途径和规划难点,探索适用于湖南地区的海绵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思路,提出关注水文特征,通过改善管控分区方式和增添一系列相关指标将海绵城市目标进行层层传导和分解,构建了三种层次和两种类型的指标体系。三种层次分别为控规单元层面、排水分区层面和地块层面,两种类型分别为强制性指标和引导性指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作为海绵城市的核心指标,其合理分解是规划的一大难点。本文提出首先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转换为可直接分解的控制容积指标,再根据各排水分区中现状建设情况和规划的各类用地的特征,创新地采用客观赋权法中的熵值法对研究区域进行海绵城市建设适宜性评价,通过对多因子指标的熵值和权重计算,分别得到各排水分区的控制容积比例和各类用地的控制容积分解比例这一核心内容,以此为基础将控制容积作为可计算可量化的强制性指标来管控和引导规划建设,最后结合适宜性评价的结论,合理拟定低影响开发设施比例及组合形式,通过加权计算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实际控制容积,并且通过验算和调整以逐级满足相应的目标要求。本文对宁乡市沙河组团海绵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实证研究,并且通过近3年真实降雨条件进行水文模拟,采用SWMM模型校验各类低影响开发设施能否满足年径流总量的控制目标,从校验结论来看,本文提出的指标体系和分解方法能较好满足研究区域的总体指标,为同类型地区海绵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指标分解提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