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各种极端气候现象的频繁出现,各国政府纷纷将如何减少对地球环境的破坏提上议事日程,由美国经济学家戴尔斯最先提出、并取得不错治理效果的环保政策--排污权交易,作为减少污染物排放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采用。排污权交易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经济刺激的手段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逐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在“十一五”计划中,我国明确提出排污权的有偿取得和交易制度改革,“十二五”计划进一步提出要发展节能减排,控制污染。经过多年实践,我国影响环境的两项主要污染物SO2(二氧化硫)和COD(化学需氧量)在2008年和2009年开始下降,但2010年2月我国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泉普查结果证实,我国的环境质量近年仅是局部改善了(主要是经济发达地区),整体上环境质量还在继续恶化,且这种趋势在短期内还很难改变。因此,只有适当地增加实行总量控制的主要污染物种类,加快在全国推行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步伐,做出多方面努力,我国的环境质量才有可能真正地全方位地得到改善。
实行排污权交易,对于政府来说,不必去了解企业的污染控制技术与成本,也不需研究如何确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减少对生产的干预,降低了行政管理的成本;对于企业来说,污染物的排放不再是一个行政许可的问题,而是一个有选择的环境经济决策问题,企业可以根据未来发展空间和自身实力,选择出卖或购买排污权,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而通过排污权交易会计核算能让企业充分了解自身需求,考虑未来的发展方向,还能让政府、公众了解企业的环保政策执行的情况,提升企业社会形象。
在目前排污收费已经达不到控制排污、保护环境的目的时,排污权交易必将成为我国未来普遍运用的环保政策,而与之相关的会计信息也将受到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关注,会计规范问题应尽早解决。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在理论和实务应用两个层面予以推进,我国排污权交易起步较晚、制度不完善,其会计处理问题虽然引起会计理论界的讨论,但到目前为止,仍未形成系统的排污权交易会计理论和广泛认可的实务操作办法,仍处于初步的理论探讨阶段。
排污权交易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会计处理上仍存在不少争议,各国的排污权交易会计处理都经过较长时间的改革完善,才最终形成适合本国国情的排污权交易会计准则,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排污权交易会计理论与实务,才是符合本国排污权交易制度实际发展情况的,才能量化对企业的影响,对环境的影响。
由于我国财政部没有出台任何与排污权交易相关的具体会计准则和实务操作方法,企业只能按照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进行简单操作,无法系统地反映排污权交易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无法为企业环保决策提供参考。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部分企业下属的国外分公司已经加入到该国的排污权交易计划中,现实中对于排污权交易相关会计研究的滞后,给企业对交易进行必要的反映和控制带来困难,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因此对排污权交易会计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依据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及具体准则,结合国外排污权交易准则和实务处理,利用浙江省嘉兴市排污权交易的试点案例和造纸业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对我国实施排污权交易会计的必要性、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等各方面进行探讨。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了排污权交易会计的研究背景、文献综述和研究框架,第二章介绍排污权交易制度和相关经济学、会计学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介绍嘉兴案例并尝试进行排污权交易会计运用,第四章介绍国外排污权交易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最新进展,第五章探讨我国排污权交易会计确认、计量、披露等相关问题,讨论了在活跃市场下和非活跃市场下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第六章进行总结并指出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