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与草根的交响——打城戏形成初探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gig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城戏,作为闽南独有的地方剧种之一,蒙着一层比梨园戏、高甲戏等其他剧种更神秘的面纱。一则它具有脱胎于宗教法事的特殊“身世”,二则它长期背负着“封建迷信”的骂名,默默隐藏在其他剧种的光环之下。然而,打城戏又是最能揭示中国宗教与民间戏曲不解之缘的特殊剧种,它从孕育到形成的过程是民间传统文化最生动的注脚。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打城戏的历史文化价值甚至超越了其单纯的艺术价值。 本文以打城戏的形成历史为研究对象,将剧种本体研究纳入戏剧人类学、戏曲生态学视野之中,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探究:第一,在重新梳理典籍史料的基础上对打城戏形成轨迹进行探讨;第二,在多次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打城戏的艺术特质及其形成历史进行推断;第三,在深入学习和分析闽南民间戏曲形成历史的基础上,按其一般规律,分析影响打城戏形成的文化因素。从法事表演到独立剧种,打城戏的形成仰仗于两大因素:闽南民间信仰和闽南民间艺术。闽南民间“敬天法祖”的信仰观念促进了打城戏演出市场的形成,而闽南的戏曲、武术、百戏等诸多民间艺术又丰富和充实了打城戏的剧种特征。正是在闽南特殊的文化大环境中,宗教与戏曲达到了融合,形成独特魅力的打城戏。 本文的创新点有三:一是对新史料的重新挖掘和考证;二是进行了数次田野调查,尝试以田野手段弥补史料研究的不足;三是根据戏剧形成的一般规律,对打城戏形成的生态环境进行考察。
其他文献
由于过去大部分国内外的工厂改造项目都是存在于城市,且工厂的主要功能也是属于民用工业,因此国内外对废旧工厂的改造形式都比较单一。改造项目主要是停留在如何保存工厂的工业
构图是作者的思想框架,是对秩序感和创造欲的有效构建。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进行思考的过程其实也是构图的过程。从表面上看,构图不过是画面的形式结构,我们往往关注的是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