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矿产资源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但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也在随着其开发与利用受到不容小觑的负面影响,矿产资源开发与自然保护的矛盾也日渐突出。因而如何协调好矿产资源开发和自然保护之间的关系已然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本文以陕西省旬邑县为例,结合旬邑县自然保护与矿产资源开发现状,针对调查区及保护区进行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评估,分析保护区周边可能的调入地块,以此为依据设计协调方案,并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以最大限度协调自然保护与矿产资源开发的关系。本文结论有以下几点:(1)旬耀矿区规划井田资源总量为1531.62 Mt;与保护区重叠面积为123.8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1.20%;压覆资源总量为674.8 Mt,占矿区资源总量的44.06%。其中规划井田与核心区重叠面积为24.7 km2,压覆资源量为121.3 Mt;与保护区缓冲区重叠面积为36.4 km2,压覆资源量为219.7 Mt;与保护区实验区重叠面积为62.7km2,压覆资源量为333.8 Mt。从矿产开发角度来看,如果将保护区与矿区重叠部分全部调出保护区,保护区将面临破碎化的新问题,并且区内保护对象的生存环境将发生较大变化,势必会对原有保护区及调出区内主要保护对象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很大负面影响。从自然保护角度来看,矿业权有序退出需政府部门联合开展自然保护区内矿产资源开发情况的调查工作,通过规划安排退出事宜,并实施矿业权退出补偿机制、安排矿业权退出后的生态恢复工作。考虑到旬邑地方财政的有限,企业有序退出的经济代价是旬邑县将无力承担的,其所损失的工业产值和相应的各项收入是巨大的。因此,遵循生态保护优先,勘察开发与生态保护并举,绿色与利用并重的原则,对保护区进行适当调整有利于旬邑县及渭北地区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只有通过自然保护区调整,才能彻底解除煤炭资源开发对石门山自然保护区的影响,最大限度地避免保护和发展的矛盾。(2)对调查区进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估得出,调查区西南部较大部分地区水源涵养能力较弱,西北及南部少部分地区水源涵养能力较弱;保护区除个别少量地区水源涵养功能稍弱,整体水源涵养功能十分强大。除调查区西部少数地区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为重要等级,其余绝大部分地区多样性维护功能均十分强大。调查区西南少部分区域水土保持功能较强,其余地区包括石门山保护区水土保持功能平均水平较为一般。(3)为协调和优化自然保护与矿产资源开发的关系,本文提出了两种协调方案。通过对比分析,综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结果、植被类型、分布情况,以及矿产资源释放情况及对湿地保护的影响等方面,得出方案一为最优方案:保护区总面积增加了0.98 km2,其中核心区面积增加了2.13km2,缓冲区面积增加了0.03 km2,实验区面积增加了1.18 km2,在一定程度实现了保护区在范围调整基础上功能区的空间优化,更有利于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维护。从植被类型来看,保护区内天然次生林面积增加了18.78 km2,耕地面积在三区均有减少,人工林面积有所减少,天然次生林辽东栎林的优势更为明显。从矿产资源开发的角度来看,可释放旬耀矿区规划井田总资源量28.49%,可为旬耀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促进地区生产总值的提升,也协调了旬耀规划矿区与保护区重叠区的部分矛盾,保证其规划目标的实施,为调出区发展经济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从对湿地保护的影响来看,调入了湿地公园湿地保育区东端面积3.10 km2,更有利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维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