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胃肠道中定植着一个非常复杂的微生物菌群,其结构和功能与宿主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如何调控肠道菌群并促进宿主健康已成为热点科学问题。 近年来的研究报道证实肠道细菌参与宿主能量消耗、贮藏和重新分配,与脂肪的产生、贮藏和肥胖症的发生发展有关。目前认为饮茶的减肥功效主要在于茶多酚可抑制脂肪形成,增加机体能量消耗和氧化脂肪。茶多酚的抑菌能力、对噬菌体的钝化作用和抗氧化活性均显示出其对肠道菌群的调控能力。饮茶的减肥功效是否通过改变肠道菌群多样性,从而改变了机体能量的消耗、贮藏和重新分配尚未见报道。 本研究将40只8周龄SPF级C57 BL/6 ApoE-/-小鼠随机平均分到对照组(CK)、正常对照组(COVN)及低(LTP)、中(MTP)、高剂量茶多酚组(HTP);COVN组小鼠给予常规饲料,CK组给予高脂高胆固醇饲料,茶多酚处理组在高脂高胆固醇饲料的基础上每天饮用相应量的茶多酚。采集处理第14、28、42、56d小鼠的新鲜粪便样本,采用16S rRNA基因的V6-V8区、拟杆菌和乳杆菌的类群特异性引物,分别进行PCR-DGGE分析,对茶多酚饮食干涉后小鼠的肠道菌群组成变化进行分析;通过Real-Time PCR方法对茶多酚采食后各处理组小鼠的乳杆菌数量进行比较。处理112d后,应用HE染色技术对各组小鼠腹脂脂肪细胞切片染色后进行图像分析,测定脂肪细胞的大小,分析不同剂量茶多酚对小鼠脂肪沉积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处理14d时肠道V6-V8区总菌组成仅有LTP组与CK组有明显差异;受低、中剂量茶多酚上调最明显的细菌为约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johnsonii)。处理28d时,LTP、MTP组V6-V8区总菌组成与CK组有明显差异。处理42d时,不同剂量茶多酚组V6-V8区总菌组成均与CK组有明显差异;MTP、HTP组小鼠肠道V6-V8区总菌丰富度分别显著(P<0.05)、极显著(P<0.01)高于CK组,即中、高剂量茶多酚作用后,小鼠肠道V6-V8区总菌的多样性显著提高。 茶多酚组小鼠的肠道乳杆菌组成在处理14d时与CK组没有明显差异;LTP组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极显著低于CK组(P<0.01)。处理28d时,不同剂量茶多酚组乳杆菌组成与CK组有明显差异;LTP组的丰富度显著高于CK组(P<0.05);罗伊氏乳杆菌(L.reuteri)和L.taiwanensis这两种乳杆菌的水平被茶多酚提高。处理42d时不同剂量茶多酚组乳杆菌组成与CK组产生了明显差异;茶多酚明显提高了两种未知乳杆菌的水平,且HTP组中出现了一条新的优势带。 茶多酚组小鼠的肠道拟杆菌组成在处理14d时与CK组没有明显差异。处理28d时,不同剂量茶多酚组拟杆菌组成与CK组有明显差异;茶多酚提高了B.acidifaciens和B.fluxus的水平,而抑制了Bacteroides sp.的水平;MTP组的丰富度极显著低于CK组(P<0.01)。处理42d时,不同剂量茶多酚均能相应提高某些特定拟杆菌的水平。 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处理42d和56d时,LTP、MTP、HTP组小鼠肠道乳杆菌数量与CK组相比虽然有所增加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处理112d后,CK组小鼠脂肪细胞与COVN组比较,明显增大,其细胞长径、短径和面积均极显著大于COVN组,说明高脂饮食可有效促进ApoE-/-小鼠脂肪沉积。茶多酚处理组LTP、MTP和HTP脂肪细胞均明显小于CK组,长径分别比CK组减少了47.82%、60.57%、71.20%(P<0.01);短径分别比CK组减少了41.06%、48.35%、63.44%(P<0.01);面积分别比CK组减少了66.38%、81.47%、90.23%(P<0.01);HTP组脂肪细胞长、短径及面积分别比MTP组减少了26.95%、29.21%、47.28%(P<0.01);MTP组脂肪细胞长径、短径及面积分别比LTP组减少了24.44%、12.38%、44.89%(P<0.01)。这说明茶多酚可显著抑制ApoE-/-小鼠脂肪沉积,且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 本研究结果说明茶多酚可以影响肠道菌群结构和脂肪沉积,且发现茶多酚可以刺激约氏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和L.taiwanensis的生长,已有研究证明这些细菌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与宿主的脂肪代谢紧密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