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是腰腿痛最常见的病因。约占常规门诊腰腿痛患者的30%以上,主要表现为腰背痛和坐骨神经痛,它是由于椎间盘退变、破裂、突出、压迫或刺激相邻神经根和马尾神经所出现的临床综合征。目前传统后方入路手术治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本课题通过对比使用冷光源导向椎板拉钩系统和传统脊柱后路手术方式治疗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结合循证医学的理论和原则对其结果予以讨论和分析研究,以探索腰椎间盘突出症新的治疗方法及探讨冷光源导向椎板拉钩系统的临床运用价值。 方法:本组患者共有96例。96例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按入院时间随机接受了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其中传统的脊柱后路手术方式48例(A组),使用冷光源导向椎板拉钩系统治疗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48例(B组)。使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29分法对患者术前术后的情况进行评估,根据 JOA标准改善率大于75%为优,50%~74%为良,25%~49%为可,<25%为差,进行评价。使用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Viusal Analogue sacel)对患者术前和术后6月、24月随访疼痛的程度进行评估,对两种手术方法手术前后静脉血中的磷酸肌酸激酶(CPK)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进行测定,衡量对椎旁肌的损伤,最后利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资料的统计学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都为开放性后方入路手术方式,术中未曾发生节段定位错误病例。两组患者都进行了2-3年的随访,平均2.5年,伤口全部一期愈合,无椎间隙感染,术中硬膜囊破裂2例,都为A组病例。术后遗留皮肤感觉障碍、肌力减退2例, A组1例、B组1例,术后健侧出现腿部麻木疼痛1例,为 A组病例,术后未见脑脊液渗漏病例。经统计学配对t检验,A、B两组病例VAS、CPK、JOA、LDH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经统计学配对 t检验,A、B两组病例VAS、CPK、JOA、LDH术后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病例LDH、CPK术后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病例VAS、JOA随访结束时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A(传统脊柱后路手术方式)、B(使用冷光源导向椎板拉钩系统手术方式)两种手术方式都能有效的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但在中远期疗效方面;B组优于A组,在并发症方面:B组少于A组。A、B两种手术方式都是治疗腰椎间盘突症的理想方法,B组疗效优A组。冷光源导向椎板拉钩系统具有手术操作实用性和易于在中小型医院推广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