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Bacterial fruit blotch,BFB)由嗜酸菌属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 Willems)(Aac)引起,因为其危害严重,被国际上视为毁灭性病害。本实验室前期筛选获得一株拮抗哈密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酵母菌株0732-1,其代谢产生的抑细菌物质具有营养竞争、抗生和诱导寄主抗性的作用,并且发现Pichia anomola 0732-1代谢产生的短链有机酸是其生防机制的关键因子,经成份及含量测定,乙酸含量最高。目的:通过乙酸对Aac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乙酸对Aac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乙酸对哈密瓜抗性的诱导作用以及乙酸对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效这四个方面开展研究,探讨乙酸对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牛津杯法、形态学、电镜扫描的方法探究乙酸对Aac的抑制作用、生长情况、运动性、菌体结构的影响,探讨乙酸是否对Aac的生理生化特性存在影响作用;通过微孔板培养、结晶紫染色、分光光度测定法研究了乙酸对Aac生物形成的影响;利用乙酸对哈密瓜幼苗叶片喷雾处理,测定叶片组织内过氧化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验证乙酸是否对寄主有诱导抗性;对乙酸处理后的带菌种子及哈密瓜苗进行防效测定,评估其生防效果。结果:pH越低的乙酸溶液,对Aac抑制作用越强,pH为2的乙酸溶液抑菌圈直径达3.2cm。乙酸对菌体的生长和运动性有明显抑制作用,且改变了Aac细胞膜的状态,导致菌体电解质的外渗,并且对Aac的细胞壁有损伤作用,使其结构发生了变化。11种供试成膜载体中,Aac在聚苯乙烯材料片上易形成明显、稳定的生物膜。Aac在以LB为培养基、聚苯乙烯孔板为培养载体,28℃培养24h,成膜能力达到最强,所检测的OD570为1.30。乙酸对Aac成膜初期及成熟期均有抑制作用,并且使生物膜结构疏松,菌体形态严重受损、变形,甚至无生物膜的形成。乙酸所造成的偏酸性环境对Aac胞外多糖含量也有一定抑制作用。乙酸处理哈密瓜叶片在一定时间内能够诱导与瓜幼苗抗性相关的POD、SOD、PAL和CAT酶活性的升高。利用p H小于3的乙酸溶液处理带菌哈密瓜种子能有效地降低哈密瓜苗期细菌性果斑病的发病率,具有良好的防效。结论:乙酸能够抑制Aac的生长,对其运动性、细胞结构等生理生化特性有影响。同时乙酸能够影响Aac生物膜的形成,且影响程度随着乙酸pH的降低而增大。pH为3的乙酸溶液在一定时间内能诱导哈密瓜苗POD、SOD、PAL和CAT酶活性的升高。利用乙酸处理带菌哈密瓜种子能有效降低了哈密瓜苗期细菌性果斑病的发病率。研究表明酵母菌P.anomola 0732-1代谢产物乙酸对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具有一定的生防应用价值和潜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