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煤工尘肺(CWP)患者全肺灌洗回收液及血清中表面活性蛋白A(SP-A)、表面活性蛋白D(SP-D)的变化及其与肺功能和血气分析结果的相关性,探讨表面活性蛋白在煤工尘肺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全麻下对32例不同期别早期煤工尘肺(0+及Ⅰ期)患者进行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并收集肺灌洗回收液,术前均采集静脉血,并进行肺功能测定和血气分析。研究对象均为男性,年龄36-54岁,平均46岁;接尘史5-35年,平均27年。分组:煤工尘肺0+期组15例,Ⅰ期组17例。以ELISA法测两组血清及肺灌洗回收液中SP-A和SP-D的水平。结果:1.煤工尘肺Ⅰ期组全肺灌洗回收液及血清SP-D含量(分别为601.86±450.62pmol/L和56.43±8.54nmol/L)明显高于0+期组(分别为280.76±152.50pmol/L和44.45±16.18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中SP-A含量与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成负相关(r=-0.603,P<0.05);3.血气分析提示Ⅰ期组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O2(A-a)](10.5±4.41mmHg)明显高于0+期组(3.20±1.4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肺功能指标:两组1秒率(FEV1.0/FVC)及以下四项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0%)、最大通气量(MVV%)和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均在正常范围,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间肺灌洗回收液及血清中SP-A含量(分别为:Ⅰ期组797.71±608.96pmol/L和39.72±11.41nmol/L:0+期组490.60±347.13pmol/L和34.99±8.53nmol/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煤工尘肺灌洗回收液及血清中SP-D含量随着尘肺期别的增加而增高,提示SP-D可作为病变严重程度的指标,可通过检测血清SP-D含量间接反映粉尘作用的靶器官-肺的炎症及纤维化程度;2.血清中SP-A含量与DLco%Pre呈负相关,提示血清中SP-A含量可反映肺内纤维化、肺弥散功能障碍的程度,可作为评估病情严重度的指标;3.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O2(A-a)的变化明显早于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的变化,提示PO2(A-a)可作为煤工尘肺弥散功能改变早期而敏感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