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佩觿》是五代宋初郭忠恕所撰写的一部字书,是魏晋以来辨形字书的总结,对于规范汉字以及研究汉字的形体演变规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旨在通过定量定性的科学统计方法,用比较参证的手段,挖掘《佩觿》一书的价值,试图在中国文字学史中给它一个恰当的定位,为今后写出科学的文字学史、辞典史提供详实可靠的个案研究资料。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佩觿》作了考查研究: 第一、参考和查阅了能够见到的各种资料,考订作者生平及其著述。 第二、考定《佩觿》一书成书的时间为五代后周,并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出现《佩觿》的可能性和必然性。由此推知此书的写作目的。 第三、理清《佩觿》的版本源流,并以校勘精善的泽存堂五种本为底本,以铁华馆本为校本,全面校勘,分15条列出。 第四、分三个阶段较全面地总结了《佩觿》自成书以来的研究状况,并指出目前对该书研究的不足,从而确定本文的研究方向,即:探讨该书编排体例的特点及其意义,分析郭忠恕关于汉字构形及汉字演化的思想理论,确定该书在当时出现和后世流传中的价值和作用,以及该书对今天文字学研究的启发和影响。 第五、详细介绍《佩觿》一书的构成及其体例,构成可以概括为“三科十段”,体例则重在说明字头的编排和文字形音义的说解。同时,通过科学的统计和分析,考见《佩觿》一书的收字原则和性质特点。 第六、分析卷上“三科”关于汉字构形及汉字演化的思想理论。这是本文的重心所在。关于汉字的构形,郭忠恕认为“造字之旨,始于象形,中则止戈反正而省声生焉”,即有象形、会意和形声。这可以说是后来“三书说”的先声;他将许慎的“转注”、“假借”之字放在字用中,无疑也暗含了“四体二用”说的思想。这两点在中国文字学史上具有开创性的价值。关于汉字的演化,本文逐条分析郭忠恕列出的文字现象,分析这些现象的规律性特征并评价郭忠恕的文字学思想,从而客观地审查《佩觿》一书的存在价值。由此,我们能从中汲取富有启示的思想营养,以指导今天的文字学研究。 第七、总结归纳《佩箍》的价值和影响,得出全文的结论: (一)《佩瞒》多字头的形近字对比编排,不仅有助于规范文字,对后世辞 书的编排也有重大的影响。 (二)郭忠恕关于汉字的构形及汉字演化的理论丰富而全面,他的构形理论 既启发“三书”之说,又开“四体二用”之先河。他列出的 34种文字现象很多 都触及到汉字演化的基本规律,对后世学者影响较大,对现代的文字学研究也无 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文字发展演化的理论创设,也是传统字书所没有的。 第八、在全文最后,列出三个附录: l、《佩龋》所收俗字; 2、《佩瞒》所引文献; 3、《佩龋》所收古文字。 以便于正文的说明,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