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Olivier)是棕榈科植物的毁灭性害虫,是国家林业局2005年新发布实施的19种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主要以幼虫在寄主主干、叶柄和根茎钻蛀为害。近年来,红棕象甲在我国南方地区迅速扩散、蔓延,给我国棕榈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本文开展了红棕象甲防控技术研究,特别是从化学防治、声音探测技术和利用信息化合物控制3方面进行,旨在为红棕象甲预测预报和防控措施提供技术参数。主要结果如下:1红棕象甲声音探测技术研究通过红棕象甲声音室内探测技术研究,掌握了影响声音探测效果的几种主导因子:测量值(声波脉冲信号数量hits和声波脉冲信号强度counts)同虫口密度成正比,在一定虫口密度范围内,虫口密度越大声音探测效果越明显;测量值随测试位点与幼虫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测量值在28±1℃下最大,24±1℃、32±1℃条件下探测值次之,但三者间无显著差异;测量值随着幼虫日龄的增加而增大,但到末龄幼虫时,测量值明显下降。2红棕象甲信息素防控技术研究通过对红棕象甲田间诱集监测明确了其种群波动规律:红棕象甲可常年活动,1年有2个活动高峰期,以6-8月份诱捕的成虫最多。室内行为反应和田间诱捕结果表明:植物发酵挥发物和化学挥发物对红棕象甲聚集信息素有显著增效作用(p<0.05),具有潜在抑制红棕象甲种群的作用。并根据需要研制了一种新型诱捕器,其制作简易,使用方便,诱捕成虫效果较好。3红棕象甲高龄幼虫防治药剂筛选在室内评价了15种杀虫剂对红棕象甲高龄幼虫的毒杀效果,初步筛选得出3%啶虫咪EC、4.5%高效氯氢菊酯EC、30%三唑磷EC和80%敌敌畏EC对红棕象甲高龄幼虫药效最好,处理7d后死亡率约90%,极显著高于其他药剂(p<0.01);其他农药药效作用不明显。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啶虫咪EC是防治红棕象甲最理想的药剂;危害严重的树木同一定剂量磷化钙配合使用效果更显著。4 BT野生菌株初步筛选试验BT野生菌株室内初步侵染结果表明:8个菌株均对红棕象甲高龄幼虫无明显控制作用,SG2菌株校正死亡率最高为63.3%,但可能对低龄幼虫有潜在致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