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事关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条件,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天水市地处西北内陆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水资源短缺,再加上人为的水质污染,农村饮水困难问题比较普遍,严重地制约着贫困山区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开展农村饮水现状调查,研究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对改善该市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和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天水市农村饮水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农村饮水安全进行了评价,基于农村饮水不安全因素的分析,提出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的对策。取得了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对2004年天水市各县(区)农村饮水现状和供水工程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天水市农村供水以分散式为主,其供水人口为242.28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80.51%,而集中式供水人口仅为58.64万人,占农村总人口19.49%;就水质而言,集中式供水的水质基本能够达到农村饮水质标准,而分散式供水存在着氟含量超标和苦咸水问题。(2)在农村饮水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按农村饮用水安全的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和用水保证率4个指标,对天水市农村饮水安全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全市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为165.05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54.85%;其中,饮水水质不达标人口为113.52万人,占全市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68.78%,用水量不达标人口为20.90万人,占12.66%,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的人口为21.32万人,占12.92%,水源保证率不达标的人口为9.31万人,占5.64%。由此可见,天水市农村饮水不安全的最大问题是由于水质不达标所导致的。(3)分析了天水市农村饮水不安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特殊的地理环境及水文地质条件、水资源短缺、供水工程建设滞后、水污染以及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天水市的农村饮水安全。其中,特殊的地理环境及水文地质条件是导致天然水质超标(高氟和苦咸水)的主要原因;水资源短缺和供水工程建设滞后是造成水量不足和用水保证率低的主要因素;而水污染加剧了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的恶化。(4)基于天水市农村饮水安全的评价和饮水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分别从强化农村饮水安全意识、加快供水工程建设、加强水污染防治和健全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体制等方面提出了保障天水市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