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新政的教育改革使得教育方式走出传统的家庭教育、私塾教育和书院教育的模式,走向近代学校教育。传统的读本讲义不再适应于新式学堂,近代教科书以此为契机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文本载体。教科书内容的产生表现出政府教育政策、民间书局出版方针与知识分子(编辑者)之间的博弈,教科书内容的表述又体现出不同历史阶段国民教育的不同内涵。修身教科书在清末1902年到民国1922年的历史进程中,其发展机遇与国民教育的背景契合在一起,展示出独特的国民塑造的意义。修身教科书在建构其内容知识的同时,传递出国民独立意识、体育卫生观念及国家社会观念的内容,塑造与完善了国民的人格,体现出“人的现代性”的主题。修身教科书在国民个体的塑造上,展现出从群体模糊性自立观念到国民个体鲜明的独立观念的发展轨迹,使得独立意识的培养成为新型国民的首要素养。在体育卫生观念的塑造上,表现出从国民个人的卫生习惯和强身意识到国民群体公共卫生和强身报国观念的发展路径。在国家观念的塑造上,逐步加深国民对国家的认识,并阐释权利与义务的政治观念。在社会观念的塑造上,由注重私德到注重公德的转变是必然的。但修身教科书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定的困境。其内容的中西杂糅展现出传统知识体系与近代知识体系的冲突,其实践的缺失展现出知与行之间的悖论。总体上说,修身教科书对国民的塑造是温和的渗透的方式,启发了国民意识,教之以国民基本生活常识,将国民与国家紧密联结起来,承担了清末民初时期培养新型国民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