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

来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haishixinyong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临床对比观察腹针疗法和传统体针疗法治疗痛经的疗效,为探索本病的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以在广西中医药大学女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将符合痛经诊断标准的患者60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0人,对照组30人。治疗组采用腹针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体针疗法。所有患者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和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经周期(初次疗效)、治疗3个月经周期(近期疗效)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远期疗效)的痛经症状积分及VAS评分,并判断疗效。  结果:通过SPSS16.0统计分析得到两组痛经患者年龄(P=0.851)、月经周期(P=0.267)、病程(P=0.443)、痛经程度(P=0.777)、治疗前痛经症状积分(P=0.833)、治疗前VAS评分(P=0.052),P值均>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因此,两组一般资料相似,具有可比性。  腹针治疗组和传统体针对照组初次、近期、远期疗效比较,两组各期疗效属于等级资料,故采用 Mann-Whitney秩和检验,得到初次疗效(P=0.030)、近期疗效(P=0.011)、远期疗效(P=0.009),各期 P值均<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两组近期疗效的P值小于初次疗效的,远期疗效的P值<0.01,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差异。说明腹针治疗组和体针对照组治疗痛经初次疗效两组差异不大,但近期疗效腹针组优于体针组,且远期疗效腹针治疗组相对于体针对照组更为显著。  腹针治疗组和传统体针对照组痛经症状积分比较,经统计分析t检验得到各期P值分别为:治疗1月后,P=0.121>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月后,P=0.032<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P=0.01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腹针疗法和传统体针疗法治疗痛经均有效,除了治疗1月后两组治疗效果差异不大外,治疗3月后和随访时腹针疗法比传统体针疗法治疗痛经效果均更为显著。  腹针治疗组和传统体针对照组痛经患者VAS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比较,经统计分析t检验得到,治疗1月后,P=0.00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月后, P=0.008<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 P=0.00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腹针疗法比传统体针疗法治疗痛经各期临床疗效均较为显著。  结论:腹针疗法和传统体针疗法治疗痛经时,各期疗效除初次疗效稍差外,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显著,但腹针疗法治疗痛经各期疗效均较传统体针疗法治疗痛经有优势,效果更好,疗效更巩固。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