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普查和样地调查的方法,对贵阳市花溪地区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ureum)有害生物种类进行深入调查,摸清了花溪地区杂交狼尾草主要病虫草害种类、分布和危害情况;分析总结了贵阳市花溪地区杂交狼尾草病虫草害发生的特点;确定花溪地区杂交狼尾草有害生物的主要防治对象,并根据杂交狼尾草不同的生长时期选用不同防治方法进行杂草防治试验研究,总结出杂交狼尾草地杂草综合防治的技术规范;并对杂交狼尾草的组织培养快繁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上述研究以期为科学种植杂交狼尾草提供理论依据和生产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花溪地区杂交狼尾草在生长期基本没有病虫害发生,偶发玉米螟等害虫和叶斑病,但对杂交狼尾草的株高和产量没有显著影响。通过杂草调查研究发现,杂草是影响杂交狼尾草生长的主要有害生物因素。杂草总计共有13科31属33种,其中菊科最多,有14种;群落组成主要以辣子草+马唐+豨莶+一年蓬+小蓟、辣子草+豨莶+马唐+鬼针草+宝盖草+狗尾巴草、辣子草+豨莶+宝盖草+鬼针草+莎草+荠菜+山苦荬+剪刀股+半夏+辣椒、马唐+豨莶+鬼针草+宝盖草+剪刀股+莎草+莲子草等群落为主;且以辣子草、马唐、艾草和莎草危害度级别较高。因此,确定有害生物中的杂草为杂交狼尾草地的主要防治对象,尤其是菊科和禾本科杂草。针对杂草进行了物理防治、生态控草和化学防治研究。结果表明,物理和化学防治均对杂交狼尾草地杂草的防治有较显著的效果。生态防除中最好的是覆草处理(T6),与其它处理呈极显著差异(P<0.01);化学防治中草甘膦铵盐喷施量为200 g·667m-2在喷药后30 d对杂交狼尾草地杂草的防治效果最好,与其它处理呈极显著差异(P<0.01)。结合杂交狼尾草的生长习性及其防除杂草的重点防治时期,确定杂交狼尾草地杂草的综合防治技术规范为:在上一年杂交狼尾草刈割过后,对种植地用杂交狼尾草叶子或稻草行间覆盖5 cm厚;在杂交狼尾草苗后至3-4叶期之间,对杂交狼尾草地的杂草每隔30 d进行人工除草一次;在杂交狼尾草植株生长到1.5-2.0 m左右,用喷施药量为200 g·667m-2的草甘膦铵盐对杂草进行防治;在杂交狼尾草植株生长至3 m高时,对杂交狼尾草地的杂草可不用物理或者化学处理进行防治。完成了杂交狼尾草组培快繁技术研究,建立了杂交狼尾草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结果发现,利用杂交狼尾草幼嫩的茎和心叶为原材料,经过培养基培养诱导出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继代生长及其分化出新植株,建立了杂交狼尾草的组培快繁体系。其中,在MS的基本培养基中加入不同配比的生长素、细胞分裂激素、生长调节剂,最佳的培养基组合为YS4、JD3和FH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