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学之父Emile Durkheim曾经说过,任何一个社会现象的产生,都是由于个体之间的相互动作,而这些相互动作并不能单纯地用个体的特征来解释。千禧年以来的十几年间,互联网进入全盛发展的状态,在这期间,互联信息交流衍生出了多元化的网络服务平台,这其中就包括现在风头最劲的社交网络。社交网络的出现,极大的丰富了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交流和传递,具有真实性高、交互性强等特点,从而将现实中人们的社交圈“移植”到了网络上。最近几年,社交网络在大学生群体中逐渐流行,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作为一种全新的交流和获取信息的方式,社交网络给大学生这一群体带来的思想上的影响,应当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大学生是一个相对活跃群体,人际交往圈大,信息交流频繁,但是自我保护能力却很薄弱。社交网络使大学生之间交往方式和获取信息的渠道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但是仍然具有传统网络媒介都存在的问题,比如信息传播途径不可控,信息量过剩,交流群体复杂,娱乐化商业化过度等特点,这些问题都很可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和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不良影响。本文以在国内的大学生群体中最热门的社交网站——人人网(原名校内网)作为研究依托,首先综合了社会学、心理学等几个学科对社交网络的理解,从本文的研究方向出发对社交网络做出新的界定,然后统计有地区代表性的5所大学发放的500份调查问卷,通过总结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基本情况以及社交网络对大学生的社交和生活产生的思想上的影响,针对大学生群体特有的思维方式及心理定位,从人际交往与信息交流两个方面深入探讨,由大学生在社交网络中的真实或虚假表现挖掘内在因素,分析表现这些行为的方式和深层的精神层面的原因,以六度分隔理论、亲和动机理论和文化消费理论为理论支撑,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度出发,通过实际调研和相关的理论参考,对现阶段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心理、身体、学习、人际交往等几个问题,从学生个人选择、学校教学管理、社会教育感化及法律制定监管方面提出若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