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社会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以来,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成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价值目标,愈发成为现代性问题的核心。现代性问题便始终缠绕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形成现代性共谋。马克思曾说过,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步总是会伴随一些重大事件、重大变革而发生发展的。生态危机可以说是这些重大事件中的重大之一。生态危机何以是资本主义社会快速发展以来的重大危机,其对社会发展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它何以紧紧纠结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而不可自拔,生态危机与科学技术有着怎样的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甚至把生态危机与生产力结合在一起对资本主义制度展开质疑,成为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生态危机进行研判的系列性、关键性问题。休斯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中较为有代表性之所在,便是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上述问题的研判中,提出了独具特色的生态生产力思想。休斯以生态生产力为核心思想概念,以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生态思想的挖掘与悍护为基本原则,以结合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资源为思想支援,以把抓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生产力状况为理论依托,以深入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生态的关系、人与社会需求的关系为思想内容,努力揭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产生的缘由及其当下特点。休斯对生态危机问题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基于此,该论文以乔纳森·休斯的代表性作品《生态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文本依据,以综合国内理论界对休斯生态生产力思想研究状况的反思为理论依赖,以该作品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生态思想意蕴的挖掘、阐释与重塑为思想前提,以对休斯提出的生态生产力思想观点做出理论澄明为批判对象,以期实现对休斯生态生产力思想意涵、理论要义、主体框架、思想特质、价值旨趣等方面的系统性、整体性研究,及其站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基础上对其作出历史的、时代的、现实的科学评判。将“生态生产力”思想观点确立为休斯思想研究的核心议题,作为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大问题,是休斯在《生态与历史唯物主义》中强调,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对生产力思想的论述集中在生产力发展及其原因问题方面,这完全可以理解为是对生态问题、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一个解释。而资本主义生产力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现实危机关系表明,应当“将生产力的发展导向一个有利于生态的方向”。可见,“生态生产力”是向着对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向展开建设的重要规划,“生态生产力”是以良性互动的方式保持人与自然之间可持续发展与和谐共生的现实方案,“生态生产力”是有效处理人与社会关系,不断实现人的全面需求的有生力量。所以休斯在其文本中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不会脱离自然来谈生产力发展,不会脱离人与自然的和解辩证关系来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而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就不会不具有生态思想意涵,构成休斯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进行生态思想挖掘与维护的思想要义。休斯强调,从自然作为人的生存基础出发,在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下分析自然、社会、科学技术、生产力之间与生态危机的关系,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指导下,以整体主义范式来对抗还原主义生态行为,彰显社会结构选择对于生产力良性互动发展以克服生态危机的重要性,是生态生产力思想的核心内容。休斯生态生产力核心思想内容的铺展,离不开对其思想资源的历史性梳理与思想性把握,这是休斯生态生产力思想的研究基础与理论前提。在休斯对自己需要把抓与驾驭的思想历史资源中,可以清晰考辨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轨迹,西方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传承,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以此认真界定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中心主义,在各种学说中澄明与解读生态危机问题的缘由,在当下生态危机频繁发生中思考与揭示生态危机的现实动因、制度机制以及解决方案。休斯关于需要理论的分析,是其解决生态危机问题,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揭示人的全面发展路径问题的重要突破口。休斯从需要理论出发进入到生态生产力的建设,在生产力生态发展与良性互动的建设中将人从资本主义的异化生存处境中解脱出来,将人的虚假需求回落在现实关切中,在现实需求的合理性中找寻理想需求的可能性,在共产主义生态生产力发展与生态社会的理想形态中重建人的合理需求,把人的需求引向人的全面发展的合理归宿。休斯生态生产力思想既有显著的理论新意,也有值得完善的思想理论空间。其思想中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生态思想的挖掘与回护及其中包含的自我主观化的解读及误读俱在,对资本主义制度所导致的生态危机的揭批与展示及其中内隐的形式主义的外在化批判而非本质意义上的批判鲜明,对共产主义社会的道德假设及对马克思共产主义社会学说的理解及其中表征的何为真正的生态社会主义、何为真正的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等问题含混。总之,在新时代,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前,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学说即国外马克思主义,几乎都以生态危机为代表谈论现代性难题,而展开当代资本主义批判。为我们准确把握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变化的新特点,掌握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变化的新动向,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提供思想参照、理论镜鉴与实践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