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应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观察术中颈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SjvO2)和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vDO2)的变化,测定脑组织氧摄取量推测脑保护程度。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神经损伤标志物S100B含量,进一步探讨脑保护作用。采用GOS量表和Barthel指数从临床方面探讨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 方法:选择30例颅脑损伤患者,术前经CT或MRI检查确诊,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计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选取其中6-12分中重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组(Ⅰ组)和甘露醇组(Ⅱ组),每组各15例。 所有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入室后监测:无创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脑电双频指数(BIS)、咽温,建立液路,局麻下行右桡动脉穿刺建立有创血压监测。静脉给予注射咪达唑仑、异丙酚、舒芬太尼、顺阿曲库铵进行全麻诱导,吸氧去氮后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手术前进行颈内静脉逆行穿刺置管,以备采取血标本。术中使用瑞芬太尼、异丙酚静脉泵入维持麻醉,顺阿曲库铵维持肌松。麻醉期间使BIS维持在45-60之间,使MAP>60mmHg,HR在60-100次/min,鼻咽温在36.5℃-37.5℃,将SpO2维持在98%以上,PETCO2控制30~35mmHg,维持在相对稳定范围内。术毕拔除颈内静脉逆行性导管和动脉导管。 在开颅时分别输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和甘露醇两组试验液体各5ml/kg,两组液体均于30min内在打开硬脑膜前输注完毕。在试验液体输注前(T0)、输注结束后30min(T1)、60min(T2)、2h(T3),4个时间点采集桡动脉和颈内静脉球部血行血气分析,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红蛋白含量(Hba)、颈内静脉球氧分压(PjvO2)、颈内静脉球氧饱和度(SjvO2)、颈内静脉球血红蛋白含量(Hbv),并由相应公式计算动脉血氧含量(CaO2)、颈内静脉血氧含量(CjvO2)、脑动脉-颈内静脉球氧含量差(Ca-vDO2)。试验液体输注前(a1)、输注结束后(a2)、手术后2h(a3)、术后一天(a4)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3ml进行生化检测。所有标本经2000r/min离心10min后分离血清-20℃保存,采用ELISA法检测S100B蛋白。急性期采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量表评定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期(发病后3个月)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间接测定各组脑保护作用的差异。 结果: 1、脑氧代谢指标 1.1 SjvO2 Ⅰ组与Ⅱ组的SjvO2在T0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Ⅰ组和Ⅱ组T1、T2、T3时点的SjvO2均较T0升高(P<0.05);与Ⅱ组各相应时点比较,Ⅰ组的SjvO2值在T1、T2、T3时点均有升高趋势,但只有在T2、T3时点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Ca-vDO2 Ⅰ组与Ⅱ组的Ca-vDO2在T0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和Ⅱ组在T1、T2、T3各个时点的Ca-vDO2值均较T0明显降低(P<0.05);与Ⅱ组各相应时点比较,Ⅰ组在T1、T2、T3时点的Ca-vDO2值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神经系统损伤标志物S100B Ⅰ组和Ⅱ组在a1、a2时点,血清S100B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和Ⅱ组围手术期S100B均高于正常值,且a1、a2、a3、a4各时点S100B呈一持续升高的过程,Ⅰ组较Ⅱ组在各时间点均降低,但只有在a3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神经功能评价指标 3.1Glasgow结果评分(GOS) Ⅰ组和Ⅱ组GOS1分加2分所占例数的百分比分别为13.3%和20%;4分加5分所占例数的百分比分别为46.7%和40%;3分所占例数的百分比均为40%,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2 Barthel指数 Ⅰ组和Ⅱ组Barthel指数:独立的和部分独立的所占例数的百分比分别为60%和40%(P<0.05);需极大帮助的和完全依赖的所占例数的百分比分别为40%和60%(P<0.05);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和甘露醇均可减少脑组织耗氧,降低脑氧代谢和神经损伤标志物S100B,改善Glasgow评分及Barthel指数,二者均有脑保护作用,且前者保护作用更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