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湘中红壤丘陵区是湖南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动员全社会参与,在第一阶段(2001-2007年)实施了一系列水土保持措施,其效果如何?受到社会及决策部门的关注。据此,本研究在阐述水土保持措施体系配置与实施状况的基础上,选取15个自然指标、社会指标和经济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应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法,对湘中红壤丘陵四大治理区水土保持措施的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估,然后对评估结果加以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湘中红壤丘陵四大综合治理区,近几年所配置的生物措施、耕作措施和工程措施以及实施方案,从总体上讲,基本上合理,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其综合效益显著(在2007年本区的社会、经济等指标中体现)。(2)各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的优劣次序为:长、株、潭红壤丘陵区(89.4分)>衡阳紫色砂页岩丘陵区(71.2分)>娄、邵石灰岩红壤丘陵区(70.1分)>雪峰山黄红壤山地丘陵区(67.7分);(3)湘中红壤丘陵区水土保持治理效益分为优、良、中三个等级区(衡阳紫色砂页岩丘陵区和娄、邵石灰岩红壤丘陵区,得分相近合为一个等级),即长、株、潭红壤丘陵区的水土保持效益为优等,衡阳紫色砂页岩丘陵区和娄、邵石灰岩红壤丘陵区的水土保持效益为良好,雪峰山黄红壤山地丘陵区的水土保持效益为中等;(4)以全区综合效益的平均分值而言,经济效益为415分、生态效益为209分、社会效益仅为123分,生态效益较低是因生物措施布置欠合理,以及成效过程缓慢所致,而社会效益最低是由城市化进程缓慢、农村人口就业率不高和农村基础设施不够配套所致。这就迫切要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调整与优化水土保持措施,突出本区特色优势产品,实现水土保持产业化,从而提高农村人口就业率。(5)从各区水土保持综合效益上看,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其主要原因除了与水土保持措施体系配置的合理性外,还与人力、物力、科技和资金投入的力度密切相关,同时也与严格的科学管理和完善的政策、法律法规体系的支撑有关。(6)本研究选用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所得出的结果与湘中红壤丘陵治理区所产生的实际效益基本吻合,故本成果可为下阶段各区水土保持措施的配置与优化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