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邦的产生及其初期形态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wenl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族邦”最初由田昌五先生提出,田先生把大约从考古学上的龙山时代算起下至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为止称为“族邦时代”。他把“族邦”作为国家来理解。本文借用“族邦”来指称五帝时代,即古文献中提到的“万邦”时期。与考古学上相对应就是大体指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夏统一之前的龙山时代。这一时期社会处于转型期,是氏族内部开始出现不平等到分层社会的完全确立期。反映在考古学上就是聚落内部和聚落之间分层的出现和分层逐步复杂化。我们称这些分层的聚落或是聚落群为“族邦”。天下由众多的“族邦”构成,形成“族邦”林立的时代。“族邦”内部产生了文明的诸多要素,由此实现了向中国早期国家的过渡。 除在绪论部分对选题意义、有关“族邦”研究的现状及本文要旨作扼要交待外,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部分加以论述: 第一部分,“族邦“概念的界定。主要从文字学角度并结合文献与考古发掘资料来对“族邦”进行界定。分析了“族邦”与古文献中“国”的关系,明确了“族邦”就是一个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层社会,内部基本构成就是邦君——贵族——平民三个阶层。 第二部分,古文献或古文字中关于“族邦”的记载。夏商周三代出现了凌驾于社会各阶层之上的公共权力机构,组织形式是王邦为首的众邦的不平等联合。“邦”、“方”林立的局面仍是三代的表现形式。众邦的性质较龙山时代并未改变。本部分通过分析三代时期的“族邦”进而推知龙山时代的“族邦”形态。 第三部分,考古资料中所反映的“族邦”。有关五帝时代的文献资料缺乏,而考古发掘资料相当丰富。目前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东北地区已经发现了众多的聚落。这一部分主要分析典型聚落、聚落内部典型墓葬及城址等,明确聚落之间和聚落内部的分层关系,进而明确族邦的内部构成,推知天下万邦的政治局势。
其他文献
王源是清初一位倡导实用之学的学者。他青少年时期一直跟随父兄隐居江南,中年时才开始游居京师,曾中康熙三十二年京兆举人,并进入清政府明史馆参修《明史》。晚年,师事颜元,成为颜
学位
本文对晚清修律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清朝末年,清廷腐败,外敌入侵,战事频仍,清王朝到了岌岌可危的境地。在压制、延缓改革的努力接连失败后,为了维护其专制统治,清政府不得不宣布实
在传统的封建礼教中,中国没有女子教育,到了近代,一系列的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使中国妇女受教育成为可能和历史的必然。在此形势下,一部分接受了资本主义民主思想的资产阶级改良派
根据1936年全国各选举区户口统计及相关研究成果,可以对中国城市人口数量及其具体分布情形加以粗略估计,为民国时期城市居民生活与现代性状况的计量研究奠定基础.民国时期城
安史之乱前,唐朝为控制辽西,以便向东控制辽东,向西控制北亚,意图用和亲来抚绥辽西两蕃奚、契丹,但由于两蕃的内讧而归于失败,之后唐与两蕃陷入了累年相攻之中。而安禄山领导的东北
第二代热成像技术的长波红外以HgCdTe288×4扫描型焦平面阵列(FPA)为主。相对凝视系统而言,该扫描型FPA空间截止频率更高、视场更宽。针对该线阵FPA在搜索、观瞄等领域的广泛
学位
汪氏是徽州地区极具特色的家族。隋末唐初,徽州土著汪华起兵平寇,保境安民,他的子孙遍布徽州各地,汪氏家族遂成为当地旺族。不过汪氏家族的事迹在唐代不显,入宋以后则名人辈出,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