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城市建筑、室内设计等空间形态呈现出全球化、国际化、同一化的倾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家日益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但是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传统民居文化及建筑类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城市经济建设与发展规划的冲突也愈演愈烈,这些历史文化遗产的存与留备受关注。开封胡同作为中原胡同文化的典型代表,可以通过其空间形态转型来探寻传统胡同与城市现代发展空间与文化冲突的解决办法。胡同是我国早期常见的群居形式,一般在现代城市的老城中心区域。胡同内建筑以四合院为主,街道宽窄不一,大多街道较窄,以井字型排列,部分因地形、原有建筑等原因形状蜿蜒。胡同历史年代久远,元大都时期就有胡同一词出现,历经时代变迁,胡同承载了城市的历史记忆,被称之为城市的血脉。胡同建筑文化底蕴深厚,传统四合院、名人故居、历史建筑等不计其数。胡同的传统搭建技艺、院落陈列布局、建筑雕刻工艺等存在较高的历史价值。近百年来,随着近代工业化的发展,人类居住形式逐渐向楼房集聚的小区转变,因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城市整体规划的需要,占据城市中心区域的胡同大部分都已被拆迁,胡同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胡同文化的传承、胡同建筑的保留等问题逐渐突出。开封是国务院1982年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八朝古都,民间称开封拥有“七角八巷七十二胡同”。“胡同”是开封居民传统的居住方式,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是中原传统民居的代表,但因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以及政府对开封胡同蕴含的文化价值认知不足,近几十年,多数胡同已经被拆除。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有四十余条胡同留存下来。开封胡同记录了开封历史的变迁和各时代的历史风貌,妙趣横生、市井百态,至今仍是当地居民津津乐道的生活方式。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案例分析、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城市化发展和建筑类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提出问题,以开封胡同现状为切入点,结合北京南锣鼓巷、上海田子坊等国内相似案例探寻可借鉴的地方,对比开封双龙巷、鹁鸽市等已改造项目,取长补短,择善而从,以为开封“胡同文化”的传承、建设、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发展思路和优化路径。通过对开封“胡同文化”的相关研究,建议改善胡同居住空间及配套设施、合理城市空间规划、打造开封“胡同文化”风貌旅游空间等方式,进一步改善开封胡同现状。空间形态转型升级,可以使开封胡同在保持原有的中原传统民居格调的同时又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政府引导和居民自发结合的形式部分空间转型升级为文化空间、商业空间和公共旅游空间,打造中原传统民居品牌,目的地旅游——“串胡同”的开封新型旅游形式,以此来解决传统民居文化及建筑类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城市经济建设与发展规划之间的矛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