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葵正丁醇部位和水溶性部位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ingjie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L.)Moench)是锦葵科(Malvaceae)秋葵属(Abelmoschus)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非洲热带地区,20世纪90年代初引入我国内陆,现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黄秋葵以嫩果供食用,既是营养丰富的鲜美蔬菜,又有药用保健效果。黄秋葵具有健胃保肝、抗疲劳、减少肺损伤、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抗癌、增强血管扩张力、保护心脏等功能。   据文献报道,从黄秋葵的花、种子等中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氨基酸,咖啡碱,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糖类,脂肪酸,黄酮和挥发性成分等。但目前国内外有关黄秋葵的化学成分尚缺乏系统研究,为了了解其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本文对黄秋葵果实的正丁醇部位和水溶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   实验采用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MCI,ODS和硅胶色谱柱及重结晶等多种分离纯化手段,从黄秋葵95%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及水溶性部位共分离得到28个化合物,根据理化常数并利用NMR、MS等现代波谱手段确定了其中24个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分别为3’-脱氧腺苷(3’-dcoxyadenosine)(3)、酪氨酸(tyrosine)(4)、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5)、尿嘧啶(uracil)(6)、尿嘧啶核苷(uridine)(7)、尿嘧啶脱氧核苷(deoxyuridine)(8)、腺嘌呤(adenine)(9)、亮氨酸(leucine)(10)、异亮氨酸(isoleucine)(11)、腺嘌呤核苷(12)(adenosine)、鸟嘌呤脱氧核苷(deoxyguanosine)(13)、鸟嘌呤核苷(14)(guanosine)、色氨酸(tryptophan)(15)、次黄嘌呤(hypoxanthine)(16)、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3,4-2-hydroxybenzoate)(17)、3’-脱氧次黄苷(3’-deoxyinosine)(18)、Ethyl-β-D-xylobioside(19)、胸腺嘧啶脱氧核苷(thymidine)(20)、次黄嘌呤核苷(inosine)(21)、β-胡萝卜苷(daucosterol)(22)、Ethyl-β-D-xyloside(23)、Ethyl-α-D-arabino furanoside(24)、金色酰胺醇酯(aurantiamide acetate)(25)、黄嘌呤(xanthine)(26)。其中除化合物4、5、10、11、15外其余十九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黄秋葵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9为首次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正交实验,确定芪归扶正颗粒剂最佳的提取工艺和成型工艺;建立以黄芪甲苷为指标的含量测定方法;初步考察其对小鼠造血、免疫功能和对S-180荷瘤小鼠生存时间和生存状态的
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全球每年恶性肿瘤的死亡人数居所有疾病死亡人数的第二位,因此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一直被世界所密切关注。绝大多数恶性肿瘤的致死性是原发性
目的:亚贡叶化学成分研究、测定并比较不同产地亚贡叶中绿原酸、总酚酸的含量。材料与方法:通过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制备HPLC等手段,对菊科植物亚贡[Smallanthus sonchifolius (Poepp. et Endl.) H. Robinson]叶进行提取分离,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过测定吸光度计算不同产地亚贡叶中总酚酸的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亚贡叶中绿原酸的含量,并对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结核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健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2008年全球估计有130万人死于结核病,新增结核病患者940万人,结核病疫情严重。在上个世纪60到70年代结核病曾经一度被有效控制。但是随着多重耐药菌株和广泛耐药菌株的出现,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卷土重来,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新药的研发与问世迫在眉睫。因此,发现新的抗结核病药物靶标,为新型抗结核病药物的研发提供指导,成为治疗结核病研究中的首要
L-半胱氨酸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分子,存在于多种蛋白质、谷胱甘肽中,在动物细胞的自我修复、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生物学、药理学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乙醇胺通常在纺织工业中起到很大作用,如作为印染增白剂、二氧化碳吸收剂、抗静电剂、防蛀剂,它还是合成洗洁精、化妆品等乳化剂的重要原料。目前几乎没有检测乙醇胺较合适的方法,因此发展快速,简便的检测L-半胱氨酸和乙醇胺的方法很重要很迫切。由于电化学发光(E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