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冲击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l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正处于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和社会转型的攻坚期,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民众的意识形态认同势必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在高校的集中反映,也是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重要环节,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着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此,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话语权理论,贯彻落实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政策方针,借鉴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以非意识形态化思潮为切入口,旨在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由教育者的话语权威、大学生的接受度、话语内容的感染力与说服力、话语方式的人文性与科学性、话语环境的优化度构成,具有抵御不良社会思潮侵扰的外部功用和增进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引导社会舆论以达成共识的内在效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作用举足轻重,但在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冲击下,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吸引力与引导力受到削弱,二是教育者的话语权威受到消解,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环境遭到破坏,四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受到阻塞。究其原因,既有源自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内容的欺骗性、传播方式的渗透性因素,又受到大学生态度片面性、社会背景的影响,还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自身建设不成熟的局限。因此,在遵循一定的原则下,试图从主体能力视野,提高教育者的应对能力、推进大学生的自我觉解和文化自信、重视主体间性的价值;从内容着手,注重传统话语资源的挖掘、时代话语的嵌入和实践话语的补充;从教育方式角度,倡导灌输式话语向平等式话语的转变、学术话语向大众式话语的转变、苍白式话语向深情式话语的转变;从校园环境的优化方面,推动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虚拟网络环境的监管并形成及时有效的话语预测和引导机制;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出发,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创新课堂教学、拓展实践教学方式,以此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其他文献
文章对一种基于离散对数的公开密钥认证方案进行了分析,指出它存在安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更安全、认证更简单的新方案,并将新方案应用于虚拟物理实验远程教学系统中,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它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不仅仅表现为是一种先进的传播技术,更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而这种文化形态以其独有的特点渗透到社会生活
谈起医师这个工作,大家都认为是崇高、高尚、救死扶伤。可是,为什么这么神圣的职业却与患者之间的纠纷此起彼伏,把医患关系推向社会焦点的高潮。尤其是在医学水平不断发展的当代,在高科技高水平的技术下,本应减少医患之间的矛盾,使医患之间的关系有所缓和。可是,据笔者调查,医患纠纷逐年递增,且纠纷的类型呈现多样化的状态。笔者从中发现,医方和患方之间的矛盾,大多是因为医方没有尽到应尽的注意义务,使医疗行为发生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