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资源约束下经济增长的理论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整理,以中俄两国资源富集区发展所表现出来的产业结构畸形和经济发展滞后为出发点,在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资源经济学以及新经济增长理论基础上,总结了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的互相关系,指出了现有理论和实证研究的不足;并对中俄两国资源富集区不同的资源供给进行对比,分析了不同尺度下资源制约经济增长的演化机理,并运用全要素生产模型对经济增长过程中各个要素的作用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通过描述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明确了资源约束的内涵、外延、表现方式和类型,指出了自然资源丰裕程度对经济增长和地区发展的影响与作用。 其次,给出了自然资源无限供给、有限供给、级差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增长路径以及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资源约束模型,以两国省(州)际层面的数据资料为依据,对资源约束程度与经济增长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资源诅咒”是因自然资源禀赋通过内生的要素流动、外生的制度安排及由于科技能力下降所产生的空洞效应等三种渠道制约了区域经济增长,丰裕的自然资源所引致的制造业衰退和不合理或缺乏监督的资源产权制度是其中的关键,所以弱化自然资源约束的关键必须以改变内生要素流动和外生制度安排;而市场经济绩效、区位条件以及社会基础的差异等又是造成资源富集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 最后,运用Romer模型,从资源约束的角度分析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即资源存量约束和结构约束下区域发展机制,对两地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揭示了两地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深层次原因,指出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在自然资源和地理环境状况、人口与劳动力量、资金状况、表示技术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政策环境和与其他区域的互动关系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而在甘肃省与伊尔库茨克州经济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制度、资金、技术与市场等资源的相对稀性,使资源配置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使得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存在诸多限制因素,并且当前制约经济增长的限制性因素已经从人造资本转移到了自然资本中,即不仅包括传统的自然资源供给能力,还包括地球对于污染的吸收和降解能力,以及生态愉悦等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服务。 因此,有效地配置自然资本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区域发展模式优化升级应当以产权制度创新、经济转型创新、科技创新以及资源开发利益分配创新为核心,制定科学的自然资源管理政策,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以此弱化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并根据两地的经济发展现状与特点,探索了两地经贸合作的前景及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