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全球化浪潮,跨国并购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一个亮点。1994年,跨国并购首次取代跨国新建,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首选方式。中国是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大国,但长期以来,跨国并购始终是个不起眼的引资方式。中国经济难道真的不需要跨国并购?非也。从本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结论:跨国并购不仅有它自身明显的优势,而且比跨国新建更适合目前中国的国情。随着中国吸引外资政策的调整,跨国并购的高潮必将在中国大地掀起。国内很多学者对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但比较系统的研究不多。1997年刘李胜等著的《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一书是目前为止唯一一本论述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专著。很多学者都是在他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研究。本文的写作也不例外。可以说,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另外,我要特别提出的是叶勤博士的毕业论文《外资并购中国企业:影响因素、动因、决策模型与重整》。该论文对于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颇为详尽的分析论证。其中,“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动因”一章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在分析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具体动因时采用了他的技术分析方法。本文的论题为“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动因与绩效分析”。 本文没有对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环境因素以及宏观动因进行分析,而是着重分析了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具体微观动因和并购的绩效。在分析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微观动因时,本文采用了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即在介绍西方跨国并购动因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企业和国有企业的特殊性,提出了外资并购中国企业和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微观动因。并在每一个外资并购的微观动因之后,列举了相关的案例对其进行证明。西方对跨国并购效应的研究侧重于分析跨国并购能否有效实现公司基本目标,如:利润最大化或股东利益最大化、市场份额增长、企业增长和扩展等。但鉴于目前外资并购国有企业还未大规模展开,可以用于分析研究的案例有限,我们不能将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效应研究仅仅放在对并购后绩效的研究之上。因此,本文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个角度分析了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效应。理论上对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有效性的分析将证明: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是目前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有效出路。而实证研究则以具体的数据和案例说明了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所取得的绩效。本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论述了跨国并购、外资并购的相关概念以及外资并购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特点。第一节首先阐述了跨国并购的概念,并对其中有争议的跨国收购概念进行了分析;第二节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并购浪潮的兴起、特点和未来跨国并购的趋势。笔者指出跨国并购从长期来看,将在经济全球化、WTO规则、新技术革命等有利因素的推动下继续发展。本章的第三节对外资并购在中国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因为政策的原因,外资并购在中国的情况与国际上有明显的区别。其中最明显的一点是,外资并购中国企业时采取了多种多样的非正规形式。如:在合资企业中增资扩股、先成立合资企业后通过合资企业反向<WP=5>收购等等。第二章分析了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动因。这一章借鉴了叶勤博士论文中的分析方法,即跨国并购动因理论→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动因→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动因。本章首先介绍了西方有关跨国并购动因方面的理论,然后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具体动因。并对每一个动因进行了例证。最后,在分析国有企业在中国的特殊优势以及对并购案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外资并购中国国有企业的动因。最后,将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动因同西方跨国并购的动因进行比较,认为,快速进入传统垄断行业的动因和买壳上市的动因是现阶段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特殊动因。我们认为,对外资并购动因的认识有助于大家对外资并购的个案有更清楚的了解。第三章对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绩效进行了考察和分析。理论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外资并购在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以及打破行业垄断三方面能够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实证分析的结论是,尽管少量的外资并购案以失败告终,迄今为止大多数的并购案比较成功。这种成功表现在利润的增加、市场份额的扩大等多方面。未来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案例会越来越多。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在对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问题持积极鼓励态度的同时,还要对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绩效以及可能带来的问题作长期的观察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