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DNA倍体分析在CIN II级以上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探讨DNA异倍体检测方法在液基细胞学检查正常但高危HPV-DNA阳性对象中预测宫颈病变的临床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1、检索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被万方数据库收录的关于DNA异倍体分析的文献,分析不同的DNA异倍体检测标准在临床的应用以及宫颈癌发生的预测的特异性和准确性的关系。 2、选择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我院妇科门诊进行宫颈筛查的1404例妇女为研究对象,排除失访、既往曾有宫颈或下生殖道手术史以及次全或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剔除后,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年龄、体重、身高、孕产次、家族史)、宫颈筛查情况(液基细胞学检查、高危型HPV-DNA定量检测、DNA异倍体定量检测、阴道镜定位下组织活检病理),据组织活检病理以及DNA异倍体定量检测值分组,分析组别间的差异及相关性。 结果: 通过对筛选的10篇文献结果进行分析汇总,发现DNA倍体分析在筛查CINII级以上宫颈癌前病变中的敏感性为71%-91%,特异性为62%-90%。在临床实验研究当中针对液基细胞学检查正常,但 HPV阳性的385例患者,予以 DNA倍体分析及阴道镜病理检查显示,未见DNA倍体异常细胞的95例患者中,患有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病人0例(0%),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10例(10.52%),85例(89.47%)患者仅为宫颈炎患者;可见少量DNA倍体异常细胞(1~2个)患者有115例,其中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10例(8.70%),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患者35例(30.43%),宫颈炎患者70例(60.90%);可见DNA倍体异常细胞(≥3个)患者有175例,其中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85例(48.57%),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患者50例(28.57%),宫颈炎患者仅为40例(22.86%)。未见DNA倍体异常细胞与可见DNA倍体异常细胞两组之间发生宫颈鳞状上皮病变(SIL)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可见少量 DNA倍体异常细胞(1-2个)与可见DNA倍体异常细胞(≥3个)两组之间发生宫颈鳞状上皮病变(SIL)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DNA异倍体检测在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检测的敏感性为89.47%,特异度为69%;在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及以上病变检测的敏感性为71%,特异度为79.5%。 结论: DNA倍体分析敏感性、特异性较高,可作为新的筛查手段应用于临床,与其他筛查方法联合应用提高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检出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在临床研究当中显示,DNA异倍体数与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宫颈炎的患病情况有正相关关系,若DNA异倍体数目多,则患有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风险更大,并具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DNA异倍体检测对于高危型HPV阳性,但液基细胞学检查正常的患者具有有效的分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