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进入转型期,社会经济文化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党和政府对传统历史文化越来越重视,对历史文化遗迹、遗址,以及遗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界定,并颁布了一系列保护法律。历史文化村落作为传统文明的“标本”,也渐渐进入了社会各界的视野。人们从各个方面提出了要对历史文化村落所遗留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进行保护与发展。如村落的建筑、布局、手艺、风俗等都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发展村落旅游则自然而然成了保护历史文化村落的最好的方法之一。历史文化村落旅游也正在红红火火地开展着。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到至今历史文化村落旅游已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全国各地涌现了诸多历史文化村落旅游的名牌。如,江苏周庄古镇、浙江诸葛八卦村、江西的婺源、流坑、安义等历史文化村落都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渐渐为人们所熟知。与此同时,学界对历史文化村落旅游中如何进行保护开展了种种探讨。非旅游方面涉及到了社会心理、建筑工艺、审美特征、生态文明等方面;而旅游则主要从旅游规划、旅游形式、经营模式等方面来研究和探讨。但历史文化村落的开发与保护问题长期以来并未得到真正地解决。如,历史文化村落旅游开发中的过度商品化与村落空心化,以及旅游中出现的原有村落建筑的保护等问题都是困扰历史文化村落旅游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本文以旅游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结合文化生态理论与旅游后现象,针对历史文化村落旅游中出现的这些众多问题进行较深层次地分析和研究。这不仅对历史文化村落旅游的开发与发展有较强的指导作用,而且对其他形式的旅游开发与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论文主要以流坑古村旅游为案例,以旅游生命周期理论和文化生态理论为指导,分析和探讨了流坑古村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而提出了问题解决的对策与方法。结果表明:第一、历史文化村落旅游的衰落不仅与社会环境的变迁有关,更与旅游发展的自身规律有密切关系。第二、历史文化村落旅游的衰落有其自身规律,体现在村落旅游空间上“整体-散乱-消失”的逐渐演化和时间上“繁荣-停滞-衰落(或复兴)”的逐步演进。第三、历史文化村落旅游的复兴发展,要以充分尊重和保护村落的历史文化为前提和基础,兼顾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同时还要注重调动政府、企业、社区和游客各方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第四、历史文化村落旅游复兴的驱动力主要分为内部文化动力和外部经济强势介入动力,以及政府和市场二者的介入,这就要从具体的实际出发采取必要的措施,如自然生态、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措施。论文正是立足于流坑目前的现实状况,探讨了历史文化村落旅游后现象的衰落规律,提出了旅游衰落后的提升和复兴机制,指出了历史文化村落旅游后复兴的驱动力,为历史文化村落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探索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