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炳松史学思想的特色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d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中国史学新旧交替、中西碰撞,许多学者纷纷选择不同的理论武器、通过不同路径对传统史学进行改造,力图为中国史学谋得崭新的出路。何炳松就是其中的一员。何炳松对传统史学进行了有力的“破旧”活动,但是由于其史学思想缺乏对史学实践的具体指导,在“立新”方面创举不足,因此何炳松的史学思想没能被后人以何氏史学的名义继承,不过他也在中国现代史学的发展之路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何炳松的史学思想是在现代特殊的时代背景、以及他个人的努力双重条件下构建起来的,他翻译、编译西方史学理论及方法的著作,并在此过程中进行中西史学的比较工作,汲取中西史学的优势因素,对传统史学进行改造,构建何氏史学体系。翻译作为何炳松构建史学思想的重要方法之一,实际上是一种跨语际实践活动,滋养了何炳松史学思想的特色。何炳松史学思想体系的基本理论框架具备,缺乏指导实践的细节。他重视史学的主观性,同时坚持其客观性;他认为史料和史著密不可分,应该共同发展;通史写作在他看来是史学研究的最高成就;撰述史书的文辞应该真实、准确。何炳松的史学思想与许多同时期杰出史家的史学观点不谋而合。总的来说,何炳松重视史学的主观性,并认为史学的主观性可以为其客观性服务,同时他坚持史学的客观性本质,在通史的编撰、史料和史著的区别、撰述文辞的选择等方面都要秉承客观性的原则。单枪匹马的何炳松所构建的史学思想特色鲜明,虽然因为种种原因在现代史学改革浪潮中很快消逝了,但是他在现代史学史册上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何炳松史学思想特色中对理论的重视、对中西史学的比较、对西方史学著作的译介都能给予当下史学活动以启示。
其他文献
<正> 典型病例例1 钟某,男,36岁,工人。因面色苍白、乏力,心悸7个月,于1988年8月前来我科门诊治疗。1988年1月,因头晕、乏力、牙龈出血,首次住广铁医院。查:血红蛋白45g/L,红
太极拳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如今已经成为中华文化在全球中的重要文化符号。在漫长的历史演进历程中,它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并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文章运用文献
一、关于“俗化体”的非常背景笔者指称叶兆言的散文是“俗化体”,是因时名之;因为它出现在一个网络时代,而这个时代又裹挟了一个来势凶猛的“俗化”散文的思潮,故而其“俗化
制度创新的主体有政府、非政府组织和个人,但由于政府具有其他组织和个人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因此,政府是制度创新的重要主体。政府制度创新包括政府体制创新以及政府制度供给创新
介绍期权定价的离散模型—二叉树模型。通过讨论期权定价的一期模型,得到一期模型的期权定价公式及其性质。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期权定价的二期模型,最后由期权定价的二期模型
龚自珍《舟中读陶诗三首》有意夸大陶渊明性情中豪侠忠愤一面,既是龚自珍"尊隐"观念的体现,也是其自我形象的折射。"忠愤说"是自宋朝以来陶渊明研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传统。龚
主要从一体化联合作战的角度,探讨了在综合考虑目标与武器匹配性的情况下武器-目标分配(W TA)模型的建立问题。首先,分析了目标属性与武器属性的匹配关系,例如目标与武器距离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