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公共管理运动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部门,在提升部门绩效的同时也造成了部门间过度竞争,政府整体结构趋于分散。“碎片化”问题致使政府无法有效应对“抗解问题”,而部门间合作缺失也降低了政府对公共需求的回应性及其整体绩效。因此,促进部门间合作成为了治理时代政府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为了回应这一改革需求,全面而准确地描述并解释部门间合作现况变得尤为重要。作为聚焦“关系”的结构性研究,社会网络分析为研究部门间合作关系提供了更加科学的技术方法和理论知道。本研究引入社会网络分析对基于地方政府部门间合作行为而形成的合作网络进行研究,系统而科学地测量部门间合作网络的结构特征,并进一步分析该结构特征的影响因素,探讨网络结构与网络绩效的关系,对深入理解部门间合作关系进行有益的实证研究。基于系统论观点并结合社会网络分析的技术特点和内容,本研究将部门间合作网络结构划分为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从合作网络的整体结构特征、合作网络的子结构特征和合作网络的个体特征三个方面依次对部门间合作网络结构进行剖析。在宏观层面的部门间合作网络结构分析中,利用网络规模、网络密度、节点度数、关联度等指标对部门间合作网络的整体结构特征进行测量。依据不同标准对合作网络进行切割,形成基于合作时间、合作职能和合作模式的若干网络,通过比较不同网络的异同点探讨合作网络的动态变化特征、职能实现特征与合作模式特征,以全面展现部门间合作现状。在中观层面的部门间合作网络结构分析中,利用网络的结构同构性理论探索部门的网络角色、凝聚子群与“核心-边缘”结构。通过部门角色分析,试图为大部制改革寻找依据;通过凝聚子群和领导分工网络的相关分析,验证部门间合作的“权威”模式;通过“核心-边缘”结构研究,对政府的组织结构特征进行解读。在微观层面的部门间合作网络结构分析中,主要利用中心性指标对部门的网络地位进行测算。根据合作行动的成本收益分析,将组织资源视作影响合作行为的主要因素,通过回归分析验证部门资源与部门网络位置的相关关系;在解读合作对政府绩效的促进机制基础上,通过部分网络数据的描述性分析论证合作网络密度与合作网络绩效的相关关系。本研究对地方政府部门间合作网络结构依次进行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测量,并全面地展现了政府部门间合作网络的动态变化特征、职能实现特征与合作模式特征,尝试通过合作网络结构解读大部制改革、地方政府职能实现和组织结构特征。寻找并验证了影响合作网络结构的外部“权威”因素和内部“资源”因素,同时部分证明了部门间合作行为对于政府绩效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