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实施国土空间规划是生态资源保护的重要措施。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合理确定国土空间规划中农村居民点的布局,是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内容之一。综合国家政策和学科知识,开展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研究工作,在划分农村居民点适宜程度的基础上,结合政策导向和区域特征,分析现状农村居民点用地在利用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整治措施,以达到优化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为国土空间规划中农村居民点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深入学习国内外与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相关的研究成果并汇总分析,提出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研究需要补充完善的地方,进一步丰富评价指标的研究,科学界定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概念,合理确定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方法。以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大化县)为研究区域,借助GIS软件,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对县域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合理整治措施,为大化县国土资源配置提出合理的依据。论文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大化县农村居民点适宜性等级分为5级,其中,不适宜区域图斑面积有35588.20hm~2,临界适宜区面积有74831.60hm~2,一般适宜区面积78791.89hm~2,比较适宜区面积65058.79hm~2,高度适宜区面积20606.35hm~2分别占全县总图斑面积12.95%、27.22%、28.66%、23.67%、7.50%。从全县整体层面看,农村居民点适宜性分布除东南区域较高外,其他区域适宜性较低,受地形条件、生态环境限制明显,一般适宜区占比最大,高度适宜区占比最小。从各乡镇层面分析,各乡镇内部农村居民点适宜性等级结构不同,各级适宜性面积占比不一。(2)大化县现状农村居民点整治类型分为5种,分别是城乡融合型、重点发展型、内部优化型、迁移合并型和特殊整治型。其中,城乡融合型农村居民点面积为4.84 hm~2,整治措施主要为:(1)与国土规划衔接调整用地类型;(2)发展现代农业,增强经济上升动力;(3)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保障农民权益;(4)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发展型农村居民点面积为1760.18 hm~2,整治措施主要为:(1)发展规模化农业,增强农业发展潜力;(2)健全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尤其通信设施建设;(3)通过多种措施加强中心村建设工作。内部优化型农村居民点面积为2811.88hm~2,整治措施主要为:(1)控制农村居民点边界扩张;(2)进行农村居民点废弃建设用地复垦工作,优化用地结构;(3)提高农用地产能,发展绿色农业,建设生态农业空间;(4)进一步推进交通设施建设。迁移合并型农村居民点面积为53.93hm~2,整治措施主要为:(1)将此部分农村居民点区域搬迁转至高度适宜区;(2)对迁出居民点进行复垦,增加农用地面积,增强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特殊整治型农村居民点面积为270.43 hm~2,整治措施主要为:(1)合理制定整治规划,尽量保留乡村原有风貌;(2)建设文化保护基地,传承瑶乡文化,促进旅游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