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应用于治疗慢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被公认为可行且有效的治疗方案,为广大临床耳部疾患患者带来利好,原因在于其扩大中耳引流通道,最大限度的暴露中耳结构,有利于去除病变,保证中耳的通畅引流,达到“自洁”的手术目的,中耳病变复发率低,同样可获得令人满意的听力效果。然而,在临床上可见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后,乳突腔感染的出现以及术后乳突腔上皮化时间的延迟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不便,同时不利于术后助听器的选配;咽鼓管球囊扩张是近年来新兴的、且效果肯定的术式,其主要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以及症状为耳闷、耳胀但无中耳积液的临床患者,其发病的原因认为是咽鼓管功能障碍,目前临床上应用咽鼓管进行扩张主要经咽鼓管咽口,同时球囊长度有限,所以其主要作用于咽鼓管软骨部,但峡部、骨部及鼓室口仍不能到达,因此在开放性乳突根治术中,经鼓室口应用咽鼓管球囊扩张设备疏通咽鼓管,为患者术后恢复,提供良好的方法。目的总结采用开放式乳突根治术且应用咽鼓管球囊设备疏通咽鼓管管腔的中耳胆脂瘤患者,收集经鼓室口、咽口两端扩张疏通咽鼓管患者的资料进行术前、术后对照,探讨咽鼓管管腔的通畅与患者术后恢复结局的关系,促进对中耳胆脂瘤的认识,帮助更好的掌握咽鼓管球囊扩张这种新技术的适用范围,指导临床综合治疗耳部疾患。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取收集2016年9月到2017年12月期间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进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的33例中耳胆脂瘤患者(12例左耳,21例右耳),经全面完善检查后,符合进行乳突根治术的适应症,在术中应用球囊设备疏通咽鼓管,分别经咽口、鼓室口进行疏通,重点记录患者术前纯音听阈、声导抗图及局部感染情况,术后纯音听阈、声导抗、出现感染的几率、乳突腔上皮化的时间,分析球囊扩张在乳突开放手术中疏通咽鼓管的应用,比较术前、术后的差异,评估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结果分别于术前3天、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术腔情况复查至术后10个月,全部33例患者1例因自身原因失联,不能随访,其余32例患者均积极配合,定期来院复查,术后6个月PTA、ABG均较术前3天显著改善;术后6个月声导抗检查,A型曲线比例较术前3天非常显著升高,B型、As型曲线比例较术前3天非常显著降低。30例术后听力均保存良好,耳鸣症状均明显减轻。术后1个月,耳内镜复查见乳突腔分泌物5例,感染发生率15.62%(5/32);术后3个月,面神经隐窝和鼓室口见少量软组织影3例,考虑为感染,发生率9.37%(3/32),其余患者乳突腔上皮化良好;术后6个月,2例可见脓性分泌物积聚术腔,发生率6.25%(2/32),给予局部冲洗和抗生素治疗,其余患者乳突腔上皮化良好;术后8个月,1例感染,发生率3.12%(1/32),其余患者乳突腔上皮化良好,术后10个月复查随访,均上皮化良好,未见新增感染病例。结论同时经咽口和鼓室口球囊扩张有利于中耳胆脂瘤术后乳突腔快速上皮化、有利于咽鼓管功能快速恢复、有利于听力的保存和减少耳鸣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咽鼓管解剖结构恢复,即畅通的咽鼓管是发挥其生理功能的重要基础;咽鼓管功能障碍可导致中耳胆脂瘤的发生,同时咽鼓管功能的恢复可促进疾病的良好转归,两者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