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斑块植被格局、动态及其功能研究——以黑河流域为例

来源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_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斑块植被普遍分布在整个流域,从上游山区的斑块森林、中游荒漠斑块灌丛到下游荒漠河岸林斑块。这些斑块是气候、地形、土壤和植被的长期作用的结果,是一种稳定的植被分布格局,对人工植被生态系统恢复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和模拟样板作用。本文以景观生态学、生态水文学和土壤学的理论为基础,采用高精度遥感数据、野外实地调查数据、长期定位观测数据、实验室分析数据和历史观测资料,并通过3S技术与地统计方法分析研究了黑河流域不同类型的斑块植被分布格局、空间异质性程度、植被动态过程以及生态水文功能。获得初步结论如下:   1、斑块植被格局及其空间异质性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由于气候、地形、水资源等的影响,使流域上、中、下游斑块植被的种类、斑块面积、形状和空间分布格局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以黑河流域为例研究的结果表明:黑河流域上游山区森林斑块主要分布在阴坡和半阴坡,海拔和地形是影响斑块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因素。在斑块内部,由于采伐干扰引起有效资源的空间异质性,导致林分密度和空间格局发生明显变化。从森林恢复的整个过程来看,林分密度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树龄组成结构的空间异质性程度则出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其空间自相关尺度A0从5.51m(恢复期为0年)减小到0.99m(恢复期为30年),再增大到20.87m(恢复期为70年)。   此外,残留林木的空间位置对次生幼林空间分布格局也有较大影响,在残留林木较集中的区域,实生苗明显少于空地,增大了次生林的空间异质性,但是对次生林自疏过程有重要的意义。   黑河中游荒漠及荒漠绿洲过渡带植被呈灌丛斑块分布格局,对这些灌丛斑块的格局、异质性及其对空间尺度的依赖关系研究表明:(1)在不同的生境条件下,灌丛斑块大小和空间格局存在明显的差异。戈壁生境中的泡泡刺种群趋向于小斑块、大密度,空间自相关尺度较小(15m),而沙漠生境中趋向于大斑块、小密度,空间自相关尺度(25m)大于戈壁生境。(2)过渡带斑块植被对空间尺度有较强的敏感性,并且空间异质性程度越高的种群对空间尺度越敏感,对荒漠绿洲过渡带泡泡刺和红砂种群的例证研究表明:野外调查所采用的样地面积和样方粒度对斑块植被的空间格局及异质性都存在较大的影响,如果样地面积太小,包容不了影响植被空间异质性的环境因子,所以在这个尺度上(样地面积)计算的空间异质性参数不能真实反映整个荒漠绿洲过渡带的植被空间格局;样方太小时,样方间的数据差异很大,这种差异足以掩盖由空间位置不同带来的差异;但样方太大,样方间的数据趋于同质,异质性程度减小,结果难以反映植被空间异质性。因此,野外调查的样地面积和样方大小不能随意选择,而是要根据斑块对可塑性面积单元的敏感程度来判断。如泡泡刺种群的野外调查样地面积应不小于200 mx200 m,而红砂种群应不小于100 mx100 m,并且两个种群的样方粒度应在20x20m到30x30m之间。(3)荒漠斑块植被物种多样性随空间尺度增大其空间依赖性减弱,种一面积曲线斜率z值随空间尺度增大呈幂函数降低曲线,从1m2增大到100m2、1 km2的尺度,z值从0.370降到0.213、0.035,并且在100m2的尺度上出现拐点,这表明了100m2正方形调查样方基本可以反映荒漠植被物种多样性的信息,可以作为野外调查的样方面积。   黑河下游天然荒漠河岸林植物种群斑块格局明显,沿河道至荒漠的断面上依次分布着胡杨、柽柳、苦豆子和荒漠灌丛等,斑块内部异质仕较小,斑块之间异质性增强。出现空间异质性变化最大的尺度为400m,该尺度与种群替换尺度基本一致。而斑块内部因不同种群而变化,苦豆子和柽柳具有较大的空间自相关尺度,而胡杨种群的空间异质性随尺度变化复杂,受到多个生态过程的影响。2斑块植被动态及其驱动因子   山区森林斑块动态主要受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的影响,以祁连山中段排露沟流域为例研究表明:采伐干扰事件促使林分密度呈指数曲线上升,在30年的恢复期内,其密度从2.1棵.100m-2增加到169棵.100m-2。当林分密度达到最大时,云杉林开始自疏过程,在恢复期为70年时其密度已下降至17棵.100m-2,其中主要保留树木在40-70龄之间,而且各龄级的保留率具有一定的空间依赖性。森林干扰普遍存在于不同的时空尺度上,在较大的时间尺度上,采伐干扰事件诱发了林木的生长释放,但在较小的尺度上,降水和温度却控制着林木生长。   荒漠绿洲过渡带泡泡刺灌丛沙堆动态变化主要受降水、地下水和沙埋的影响。维持泡泡刺种群正常生长发育的年降水量在110 mm左右,但只有地下水位较深(>10m)时,泡泡刺才能成为优势种群,占据自己的生态位。研究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7mm,戈壁生境地下水位在12-13m,因此,泡泡刺种群生长旺盛。沙漠生境地下水位在3-5m,但沙埋干扰使泡泡刺成为优势种群。此外,绿洲沙漠过渡带退化或死亡的泡泡刺,并不是因为水分、沙埋或年龄因的素,而是放牧、鼠害所造成的。   2、斑块植被生态、水文功能   (1)山区斑块森林对径流的贡献。以排露沟流域为例研究表明:该流域云杉林面积占到整个流域面积的38%,而云杉林对流域径流量的贡献非常小。当平均降水量为407.1mm(2700m)时,云杉林对流域径流的贡献量为9352m3,仅占径流总量的2.6%,当降水量为376.2mm,云杉林还需要消耗掉18328m3土壤水。因此,山区斑块森林并不能增加流域径流量,甚至还消耗掉部分径流,而草地对流域径流贡献最大,超过60%,其次是裸岩和草甸,分别为32-34%和14-17%。表明山区森林斑块是主要的水分耗散区。(2)斑块森林水分调节作用。云杉林斑块的土壤水力传导度明显高于林斑上下边缘草地,斑块内土壤表层、20cm和100cm土层的饱和水力传导度分别为0.378、0.987和2.631cm/s,因此,森林土壤能够使降水快速入渗,把地表径流转入壤中流,并且延长径流过程。此外,森林斑块的土壤储水量非常高,在排露沟流域森林土壤储水量占到整个流域的50%,这些水分能够调节干旱期林木需水。(3)斑块森林富集养分功能。排露沟流域斑块森林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为84.9±26.7g/kg,是阳坡草地的3倍。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主要受海拔、土壤含水量、植被类型、林木郁闭度等的影响,在空间上存在较大的变异。对于半阴坡0.17~0.89hm2的小林斑来说,其斑块面积大小并未明显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的主导因素。   中游荒漠灌丛沙堆也具有富集养分功能,在灌丛沙堆形成后,沙堆沉积物中腐殖质、有机与无机营养元素绝对含量虽然很低,但明显高于周围丘间地,所以在沙堆,丘间地系统中,灌丛沙堆是一个营养元素和有机物相对富集的肥沃之岛。泡泡刺、柽柳沙堆无论是灌木存活或者死亡,其沙堆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分别是流动沙丘10倍和20倍之多。此外,灌丛沙堆还具有防风阻沙,维护绿洲生态安全的功能。如泡泡刺灌丛沙堆是通过改变风沙流结构特征而起到防风阻沙的效果。与风向平行,距离泡泡刺30m、5m、泡泡刺沙堆顶和沙堆后5m的风速变化很小(6.7±1.4~7.9±0.9m/s),但在泡泡刺沙堆背风区一定范围会形成一个风速很小的弱风区(2.4+0.9m/s).改变气流结构,阻止流沙。
其他文献
本文以MODIS数据为数据源,以大气辐射传输模型MODTRAN4为主要研究手段,进行了地表短波净辐射和中红外通道地表双向反射率提取的方法研究。   对于地表短波净辐射,本文系统性
学位
案例名称:ALAND INDEX/BALTIC SEA PROJECT广告主:THE BANK OF?LAND代理商:RBK COMMUNICATION获奖类别:Cyber网络狮(作品二)奥兰银行发起了一个名为“波罗的海”的项目,该项
土壤表面CO2通量作为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生态过程,已经成为全球碳循环研究的核心问题,其动态变化将对全球碳平衡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研究不同类型陆地生态系统土壤CO2通量
黄河中游黄土丘陵沟壑区具有极高的侵蚀强度,该地区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有关该地区高强度侵蚀的形成机理研究,是侵蚀产沙学科中尚未完全解决
学位
近二十年遥感技术得到快速地发展,其迅速地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遥感具有全球观测的能力,即遥感可以从多波段、多时相和全天候角度获得全球观测数据。地球观测卫星不断地
2015年是阿里巴巴集团第3年与中国就业促进会合作开展“网络创业就业课题研究”。2011年,张小建会长就前瞻性地提出“网络创业促进就业”这一概念,与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
连日来,龙口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把学习江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及有关论述作为政治理论学习的主要内容,并密切联系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加强人大常委会自身建设的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在加剧,迫切需要加强包括土地在内的宏观调控手段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各区域内部存在凭借自身力量难以解决的人地矛盾,也迫切需要
学位
如何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经过三年的时间,采用盐水对玉米进行昼夜喷灌,就盐水中盐分的浓度对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为节水灌溉指明了
作为上级党政机关及领导干部,对下属的单位及人员,负有教育、选拔、管理和监督的责任。如果下属单位或人员违法违纪,上级机关及领导相应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理应受到追究